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腐竹油皮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腐竹油皮之乡的知识,包括腐竹和油豆皮是一种东西 *** 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豆腐油皮的做法大全窍门窍门
油皮其实就是油豆皮,这是非常有营养的一种豆制品,传统的 *** 油皮的过程简单,但是出量很少,在做豆腐的时候可以顺便做出几张油豆皮,现在农村的一些豆腐小作坊还依然有手工 *** 油豆皮的习惯,这种传统的油豆皮比较好吃。
豆油皮1张,小黄瓜1根,葱蒜,香菜,香醋,白糖,盐,香油,油
1.豆油皮用厨房剪剪成三长块,然后从一头卷起来,用棉绳捆住
2.锅里多放些油,油热后放进豆油皮卷,小火炸到外皮微焦,呈金 *** 即可
3.黄瓜切丝,香菜切断,葱切片,蒜切末,晾凉的豆油皮去掉绳子切成粗丝
4.把所有的原料放进盆子里拌匀即可。
豆腐皮(豆油皮)五张,净冬笋100克、鲜虾仁100克、荠菜750克、猪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约耗200克)、味精、面粉、精盐、姜末各适量。
1.豆腐皮每张切成六小块共切成30块。冬笋、猪肉都切成细丝。荠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沥干切碎。面粉放入碗内,加水调成湿浆;
2.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烧热,放入冬笋丝、肉丝、莽菜、虾仁、味精、精盐、姜末一起烹炒3分钟,起锅成馅;
3.豆腐皮置案板上铺开,一一包馅成卷,在合口处涂上面浆(共包成30个春卷)。
4.原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烧至五成热,将春卷逐个下锅炸至金 *** 时,捞出盛盘即成。
原料:腐皮2张,鸡肉150克,红萝卜100克,笋肉100克,湿香菇20克,韭菜黄60克,甜椒50克,鸡粉10克,精盐5克,味精3克,胡椒粉0.2克,麻油2克,生粉5克,生油1000克(耗油100克)。
1.先将红萝卜刨皮,然后切丝待用;再把炒鼎洗净,放入清水,先放入笋肉煮熟,捞起,再放入红萝卜丝泡过,捞起待用;将甜椒切开去掉椒籽,湿香菇浸洗后压干水分;韭菜黄洗净待用;再将笋肉、甜椒、香椒分别切成丝状,韭菜黄切成段状。
2.鸡肉切薄,切丝,调入味精1克,精盐2克,然后加入生粉1克拌匀。把炒鼎洗净烧热,放入生油50克,先放入香菇炒香后放入甜椒丝、笋丝、红萝卜丝一起炒,再调入鸡粉、味精、精盐、胡椒粉,用湿粉水勾芡,加鸡肉丝和麻油搅匀,用餐盘盛着待用。
3.将每张腐皮用剪刀剪成6块,再把馅料分别放在12块腐皮上包成卷筒状,用少量面粉和清水开稀作为粘口,粘密。然后把炒鼎洗净,倒入生油,待油热至约180摄氏度时,将已包好
二、豆腐的起源地是哪里
1、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 *** 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 *** 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2、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3、1960年,在河南密县 *** 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 *** 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4、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 *** 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5、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三、东坞山干豆腐皮怎么做
1、豆制食品名,有二种:一是“挑”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二是 *** 成的豆腐皮,与豆腐近似,但较薄(比油皮则明显较厚)、稍干,有时还要加盐,口味与豆腐有区别。二者虽都叫“豆腐皮”,但形状、成分、口味、菜肴做法均有较大差别。
2、压成的豆腐皮,其吃法较简单,通常与蔬菜配伍,凉拌或清炒即可;而油皮的菜品则较为丰富。
3、豆腐皮是做菜的主料,中国是一个有着几 *** 的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菜肴在全世界的美食中也是一花独放,芬芳流香。
4、以下简介几种以豆腐皮为主料的菜肴。
5、豆腐皮,一名豆腐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苦、咸、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清代以豆腐皮作包子,有数种做法,一、腐皮包裹馅心,如纸包之四折,成方包,以蛋清糊其封口,上笼蒸之;二、用腐皮裁为小片,包馅成兜子,以麻线收口,蒸熟成型,再去麻线。亦有以豆腐切碎,拌调味品为馅,包面以蒸熟。看名称"豆腐皮包子",似为前者而非后者。豆腐皮包子清代亦为贡品,清宫御膳档案中有此物。
6、豆腐皮(豆油皮)五张,净冬笋100克、鲜虾仁100克、荠菜750克、猪瘦肉150克、芝麻油1000克(约耗200克)、味精、面粉、精盐、姜末各适量。
7、 1.豆腐皮每张切成六小块共切成30块。冬笋、猪肉都切成细丝。荠菜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沥干切碎。面粉放入碗内,加水调成湿浆;
8、 2.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100克烧热,放入冬笋丝、肉丝、莽菜、虾仁、味精、精盐、姜末一起烹炒3分钟,起锅成馅;
9、 3.豆腐皮置案板上铺开,一一包馅成卷,在合口处涂上面浆(共包成30个春卷)。
10、 4.原炒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耗100克),烧至五成热,将春卷逐个下锅炸至金 *** 时,捞出盛盘即成。
11、三、龙泉驿的风味小吃--麻辣烫豆腐皮
12、麻辣烫豆腐皮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可谓家喻户晓。麻辣烫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特点是皮薄、不粘、筋丝好、捏不成坨,甩、煮不断,尤以柏合镇范盛章的更具特色。
13、他所做的麻辣烫豆腐皮,色、态、味俱佳,烫而不见缩,吃完不见黄粉粘碗。选用的调料有酱油、豆豉、豆瓣、海椒或红油辣椒、花椒、蒜、葱、味精。 *** 时,将豆腐皮切得如线粗细,待锅内油开后放入豆豉炸酥,再放豆瓣、酱油、花椒,放豆腐皮掺汤煮沸,再放下其它调料,即制出味香可口的麻辣烫豆腐皮。
14、四、马 *** 响菜香含豆鲜"炸响铃"的传说
15、据说,古时这个菜初出现时,既不是现在这个形状,又不叫现在这个名称。后来被人赏识,头角崭露,到菜馆酒家赏味的越来越多。一次,有个英雄豪杰进店专点这个菜下酒。不巧豆腐皮原料刚刚用光。这个 *** 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听说原料在四乡定制,返身出店跃马挥鞭,自己去把豆腐皮取来了。厨师为他这样钟爱此菜所感,为他更加精心烹制,并特意把菜形做成马铃状,来纪念他爱菜心切、驰马取料这件事。于是,后人才称此菜为"炸响铃"。
16、经过楼外楼厨师烹制而成的"炸响铃",皮层松脆突出了豆香,里层鲜嫩增添了食欲,特别是食用时再辅以甜酱、葱白屑或花椒盐,就更感香甜可口,风味引人。
17、山东济南商河特产---玉皇庙豆腐皮
18、缕缕清香溢满锅,精华凝聚卷金箔。
19、喜品珍奇植物肉,豆花绽放麦丘坡。
20、豆腐皮系当地的传统名产,尤以玉皇庙镇玉东村的豆腐皮为佳。其薄如纸张,筋似 *** ,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令人望而流涎。玉皇庙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它的 *** 过程有关。把黄豆打浆、烧胚、过滤、点浆、舀皮,一锅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张,接着是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温下进行的。刚刚从豆腐皮布上扯下来的豆腐皮黄生生、筋颤颤,如果把它象手绢那样揉成一团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会有一丝裂缝,而且都不会掉角,而且是纯绿色食品,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绝对让您吃的放心。
四、腐竹之乡是在哪里
许昌县河街乡素有“腐竹之乡”之称,较早有记载的时间是清朝中期开始做腐竹,是全国较大的豆制品生产集散地之一。据了解,这里的腐竹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泽润黄,鲜嫩可口,味道纯正的特点,此外,内黄腐竹营养丰富,每100克腐竹含有14克脂肪、25.2克蛋白质、48.5克糖类及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内黄腐竹含有多种矿物,具有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增进骨骼发育作用。此外,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是其他豆类或动物食物的2~5倍,常吃腐竹可健脑并预防老年痴呆症防止血管硬化,保护心脏,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有防止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作用。具备清热润肺、消痰的作用,几乎适合一切人食用。
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宜,筛去灰尘杂质。将选好的黄豆,用脱皮机粉碎去皮,外皮吹净。去皮是为了保证色泽黄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将去皮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泡豆时间:春秋泡4~5小时,冬季7~8小时为宜。水和豆的比例为1∶2.5,手捏泡豆鼓涨发硬,不松软为合适。
用石磨或钢磨磨浆均可,从磨浆到过滤用水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浆汁。采用甩干机过滤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浆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内,用蒸汽吹浆,加热到100~110℃即可。浆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筛床,再进行1次熟浆过滤,除去杂质,提高质量。
熟浆过滤后流入腐竹锅内,加热到60~70℃左右,约10~15分钟就可起一层油质薄膜(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将薄膜从中间轻轻划开,分成两片,分别提取。提取时用手旋转成柱形,挂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把挂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顺序排列起来。烘干房温度达50~60℃,经过4~7小时,待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