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活化石之乡,以及活化石是什么东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能 *** 安徽黄麓古镇文化的“活化石”是什么
1、能 *** 安徽黄麓古镇文化的“活化石”是粉蜡笺。粉蜡笺源于唐代,是一种曾被用于书写圣旨的手工纸笺。1997年,失传达百余年的“手绘描金粉蜡笺”加工技艺在黄麓得到重现;2008年,以粉蜡笺为 *** 的纸笺加工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粉蜡笺,说白了就是一种纸,因用材精细,工艺复杂,纸张精美,造价高昂,故有着“圣纸”之称。粉蜡笺又称粉蜡宣、五色粉蜡笺、梅花玉版粉蜡笺、描金云龙五色粉蜡笺等,始于唐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3、粉蜡笺的 *** 巧妙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两种材料,在生宣纸上先用红、黄、白、蓝、绿等各色矿物粉作为着色剂,再加蜡砑光制成。这样制成的纸张质地平滑细密,富有光泽,可历数百年而坚韧如新。金银粉还可绘成各种秀丽图案,使之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清代粉蜡笺精品的拍卖 *** 更高可达20万元以上。
4、粉蜡笺的 *** 工艺在清代达到巅峰,尤其是康熙至乾隆年间,在这个全盛时期,还盛行用金银粉在粉蜡笺绘制各种图案,这类造价不菲的粉蜡笺多为宫廷装饰用纸, *** 在当时比绸缎还贵。
5、粉蜡笺还被剪裁成各种精美小巧的便笺,供达官贵人题诗写信。由于粉蜡笺的 *** 技艺一直密不外传,到了近代20世纪初,粉蜡笺的 *** 技艺也就失传了。
6、1997年,在他 *** 的基础上,刘靖走进自家小作坊开始了粉蜡笺的反复实验。他每日与各种各样的矿物粉、蜡、胶相伴,查看古籍,询问前辈,长达四个月的实验后,终于解决了此前纸质不好易断的毛病。此后,刘靖更加精益求精,每做一个粉蜡笺,就将其与正宗粉蜡笺的小样作对比,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沉睡百年的粉蜡笺工艺终于被他唤醒,并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7、2008年,以粉蜡笺为 *** 的纸笺加工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靖正是此项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二、戏剧活化石之乡是哪
1、德江“土家傩堂戏”昔日风光今难觅
2、 03-02-26 10:22
3、近日,从事中 *** 族戏剧研究的刘先生等一行6名专家学者从北京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乡”的贵州德江县采风,转悠了几天,却未见到昔日那古朴浓郁的土家傩堂戏民族文化风情。
4、不过让刘先生一行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却在贵州安顺、平坝实实在在地欣赏到了“屯堡地戏”(军傩)。
5、傩,在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古代先人戴着各种各样的神 *** *** 集体驱疫逐 *** 的活动,后来在铜仁地区德江、思南等乌江沿岸土家族聚居区出现,元末明初载入史料,清朝 *** 逐渐兴盛,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德江“土家傩堂戏”还有许多杂技绝活,如“上刀山”、“下火海”、“刹铧”、“开红山”、“吊碗”、“悬斗”、“过天桥”、“踩九洲”等,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另外,还有近百种不同 *** 、服饰,也是技艺精湛的民族工艺美术品。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家傩堂戏”被堪称戏剧“活化石”。
6、1987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以贵州德江为主体的“贵州民族民间傩戏 *** 展览”在北京隆重展出,共展出傩戏 *** 235面,其中德江占107面,并进行“土家傩堂戏”汇演,引起了海内专家学者强烈反响。中国戏剧家协会 *** 曹禺先生惊称:“中国不但有长城,没想到还有傩戏,是很值得研究和保护的文化瑰宝。”期间全国30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其中《人民中国》、《中国建设》 *** 以“中国德江土家傩文化”为题,并用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德江“土家傩堂戏”。
7、昔日享誉海内的德江“土家傩堂戏”今朝为何难觅?据该县有关部门调查,上世纪80年代全县有傩堂戏近100坛,“土老师”400多人,主要分布于稳坪、木叶、新滩、文化、路青、桶井、平原、楠杆、关庄、 *** 、银丝、煎茶等乡镇的土家山寨,由于抢救和保护及宣传力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老技人相继去逝,年轻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学习,许多口碑、文字等资料已流失于民间,又由于受到现代外界汉文化的冲击,许多有保存价值的东西已“汉化”和“西化”。一些“端公先生”(即傩堂戏中主演员)向记者倾诉,他们很想把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传授给年轻一代,可他们嫌这些东西土、丑,哪有心思去学?这次,刘先生一行逛遍了德江县城和部分乡镇,均未买到土家傩堂戏 *** 和服饰及书籍等纪念品。
8、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及中 *** 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学者专家在考察德江“土家傩堂戏”后都感叹:民间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次 *** 的,一旦毁灭,无法再生。为尽快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保护圈”,让人们通过对古傩文化的了解,从深层次上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当地文明的发展。
三、被称为活化石的剪纸是哪个
1、被称为活化石的剪纸是:陕西剪纸。
2、陕西剪纸被誉为“活化石”:陕西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3、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4、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深受大家喜爱。中 *** 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根植于大众的传统民间艺术。
5、西府剪纸以它特有的文化风韵,融古文化之精髓与历代劳动艺人智慧之结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可谓民族艺术之瑰宝。
6、分类: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7、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 *** 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 *** 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 *** 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称“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
8、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四、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
傩戏是最原始的戏曲,也被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亦有人认为戏曲活化石为“昆曲”,但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而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
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 *** 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 *** ,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傩戏,又称 *** 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 *** 、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1)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 *** 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
(2)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3)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1)傩戏以 *** 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 *** *** 神有关。
(2)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 *** ,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称“跳傩”,场面多伴以锣鼓。
(3) *** 剧目有《捉黄 *** 》《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张文显》《陈州放粮》《薛仁贵征东》《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 *** 记》故事的剧目。
文章分享结束,活化石之乡和活化石是什么东西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