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发人深省是成语 *** 一些知识点,和什么人深省成语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与发人深省相近的成语
1、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专雪、发奋图强、持之以属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博览群书豁然开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孜孜不倦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迎刃而解手不释卷
2、⑵五个和发人深省是类似的四字词语
3、豁然开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博大精深、
4、字字珠玑金石之言简意赅微言大义醒世箴言
5、催人泪下诲人不倦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6、振聋发聩,浪子回头,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7、 [拼音] [fā rén shēn xǐng]
8、 [释义]发:启发;属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9、 [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0、启发发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基本释义发。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省,有所醒悟:醒悟。”例句他的话十分有道理。启发人深刻思考,~:“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1、座右铭。字字珠玑。金石之言。言简意赅。微言大义。醒世箴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12、要言不烦。语重心长。前车之鉴。一字千钧。
13、发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14、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15、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二、发人深省成语释义
1、成语"发人深省"的发音为fā rén shēn xǐnɡ,其含义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内容,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领悟。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启发和醒悟的作用,让人在思考中获得启示和认识。
2、例如,当我们说"这篇报导,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时,意味着这篇报道中的内容具有深度,能触动读者的内心,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反思。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文章、讲话或者观点,它们不仅提供了信息,更具有引导人们思考和洞见的智慧。
3、与"发人深省"相近的词汇有"发人深思"和"发人深醒",它们都有激发思考、促使人觉醒的含义。相反,"执迷不悟"则是形容固执己见,不能从错误中醒悟过来,与"发人深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发人深省"在英文中的表达是"set people thinking",这个短语直译为"使人思考",表达了相同的概念。而"要富更要节约"的灯谜,虽然不是直接关于成语的释义,但它强调的是财富积累的同时,节约的重要 *** ,这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5、总的来说,"发人深省"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能够激发人们深入思考,从而有所领悟的情境或内容。
6、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出自《游龙门奉先寺》诗。
三、引人深省是成语吗
引人深省不是成语。发人深省是成语,发是启发,省是醒悟。意思是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 *** 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 *** 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四、发人深省的出处及成语解释
1、【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更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2、【出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
3、【解释】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4、【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讲话与文章
5、【相近词】发人深思、发人深醒、振聋发聩
6、◎再次,这部电视剧直接切入大 *** 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动摇和困惑,与同类题材电视剧作品相比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7、◎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8、◎这次调查还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孩子眼里并不重要。
9、◎因为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
10、【成语故事】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11、【出处】《东观汉记》卷十五;《后汉书·杜诗传》
12、【解释】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二人都有善政。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
13、【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地方官
14、【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军王稽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15、【出处】无翼而飞者声也。《管子·戒》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三》
16、【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17、【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东西不见了
18、◎几天里,我焦虑不安,我时时都在思虑,甲鱼到哪里去了?这种不翼而飞和销声匿迹,使我生出几分惶惑。
19、◎及至散席,和氏璧竟不翼而飞了。
20、【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 *** 就找大臣赵盾论理。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狄国侵犯鲁国,赵盾叫贾季去责问酆舒。酆舒说赵衰是冬日,赵盾是夏日。
21、【典故】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2、【释义】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23、【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
24、◎中国的古人不是说过吗?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5、◎在这一点上看来,我想,烟草花儿的姊妹们,对于太阳的感想,仿佛也有"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的感喟吧。
26、【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在开凿石料时发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是宝石,就抬到都城献给大臣子罕,子罕说如果给我,我们都失去了宝,我以不贪为宝。于是命人打磨宝玉到市场上卖掉,把钱交给宋人,派人护送他回家。
27、【出处】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
28、【解释】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29、【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0、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 ***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 *** ,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 *** 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 *** 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发人深省是成语 *** 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人深省成语、发人深省是成语 *** 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