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黄鳝鱼 *** 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鳝的 *** 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怎样养殖黄鳝
黄鳝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 *** 。一些废弃的不适合养殖其他鱼类的水体和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水坑、池塘可以作为黄鳝池塘。也可以选择一个水、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建一个养鳗池。黄鳝池塘更好是从东到西呈长方形,深度在1m左右。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20~50m2。
目前养殖的鳗鲡苗种必须无伤、无病、健康、体表光滑、色泽金黄。一般选择每公斤80条左右的鳗苗。如果鳗鱼苗太小,会影响它们的摄食量和增重,所以当年无法收获。放养的鳗鱼苗必须规格整齐,大小一致。
黄鳝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方便我们观察鳗鱼的进食情况,清理残留的饵料。饵料必须是新鲜的,每天的投喂量是鳗鱼体重的6%左右。投喂时应根据前一天鳗鱼的进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投喂后稍有剩余为宜。
二、这是什么鱼
1、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2、鱼主要分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冷带鱼等[1]
三、这是什么鱼类
1、照片上看应该是鳝鱼,又叫黄鳝,不过也有白的。体长一般20到70厘米,大的也能长到1米左右,类似于蛇。全身只有一根三菱刺,肉味鲜美。适应 *** 广,稻田,小河,池塘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2、鳝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鳝鱼血也是好东西,鳝鱼血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 *** 、祛风通络等功效;传统医学认为,黄鳝为温补强壮剂,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 *** 、产后瘦弱、妇女劳伤、 *** 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 *** 、口眼歪斜等症。
3、看 *** 她们似乎把血都浪费掉了,实在有些可惜。
4、鳝鱼常见的吃法就是红烧鳝鱼段,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四、鳝鱼片怎么炒好吃又简单
1、用料:黄鳝五条大蒜 2瓣姜 3片料酒 1勺盐 2克生抽 1勺
2、黄鳝让卖家帮忙收拾,直接去骨,回家烧滚水,把膳片放入烫下,黄鳝身上有层 *** 腻的东西,烫下会变白色,然后用自来水把身上的白色冲掉就可以了,干净漂亮的鳝鱼这就算洗好澡啦。冲不掉,或者手搓不干净,说明烫的不到位。
3、鳝鱼斜刀切片,大蒜斜刀切断。切几片生姜
4、锅中放油,油热放入姜片,加入切好的膳片翻炒,炒来炒去个十来下之后,喷入料酒去腥,继续炒来炒去十来下之后放入大蒜段。
5、加入大蒜翻炒下,加少量生抽,少量盐,少量水,盖锅盖闷煮两三分钟
五、哪种淡水鱼好卖
给你介绍两个鱼种比较不错的,都是现时比较时令的鱼,营养价值很高但是 *** 让大众也比较容易接受
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 ***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 *** 。绝大部份罗非鱼是杂食 *** ,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 *** 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 *** 广泛,大多为植物 *** 为主的杂食 *** ,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 *** 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1957年从 *** 引进我国内地,又名“ *** 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罗非鱼具有食 *** 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1、食 *** 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 *** 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 *** 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2、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3、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更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4、繁殖强:罗非鱼 *** 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 *** 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 *** 和泌尿 *** 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 *** 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 *** 、 *** 孔和泌尿孔。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 *** 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 *** *** , *** 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 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 *** 的主要养殖鱼类。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公斤~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尾~500尾。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 *** 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 *** 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的 *** 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隔10天~15天,每亩用15公斤~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 *** ,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
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公斤~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一般在水稻 *** 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厘米~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尾~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尾~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稻田养殖罗非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用尿素、 *** 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公斤~20公斤。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
在众多的罗非鱼种苗中,比较公认的是利用罗非鱼种间杂交繁育出的种苗,这些种苗因具备杂交优势而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寒 *** 好,雄 *** 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其商品名称主要有:奥尼、奥杂、吴郭鱼、单 *** 罗非等。而目前各个鱼苗生产单位所产的种苗,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养殖户应从众多的品种中,通过养殖筛选一个生长速度最快,雄 *** 率更高的种苗放养。
我国所生产的单 *** 罗非鱼在内,客观上都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雄 *** 率。在养殖生产中,或多或少都有劣质后代产出,加大了饲养密度,消耗大量的饲料,更达不到商品规格(其价值只有正常产品的20%左右,被称为猫鱼),而严重影响到罗非鱼养殖生产的产量效益。处理这一问题,有以下措施:
1、实行标粗配套分级养殖。养殖生产者要配备足够的二级种苗标粗塘,一级种苗标粗到20-50克左右,二级种苗标粗到200-400克左右,再分拣雄 *** 鱼下塘养成商品鱼。这样既可以解决繁育“猫鱼”过多的问题,又可避免养殖前期的水面浪费问题。
2、人工定期清除劣质后代。根据罗非鱼幼苗具有集群游边的特 *** ,在其繁育季节每隔2-3天,用手抄网在塘边收集清除所繁育出来的劣质幼苗。
3、适度放养肉食 *** 鱼类。罗非鱼种苗放养后,适度放养一些南放大口鲶,河鲶,斑鳢等凶猛肉食 *** 鱼类(放养规格以不能捕食放养的罗非鱼为度),以捕食罗非鱼繁育的后代。目前高州市养殖户如每茬都清塘的,一般每亩混养20尾大口鲶,如不清塘的,则混养20尾斑鳢。
4、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除了山塘小水库确无法干水清塘外。一般的养殖池塘改变传统的抡捕抡放的方式,实行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不少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饲料的 *** 而不是质量。选用廉价的劣质饲料,往往不但不能降低饲料成本,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益。养殖罗非鱼的配合饲料,总体上要求就是除了按各个生长阶段保证其粗蛋白的含量外,关键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否则轻则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鱼类大批死亡,而导致生产的减产减收。从高州市养殖户的长期实践了解到,饲料对养殖罗非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饲料霉变,二是配合饲料含有较多带有 *** 的菜籽饼。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池塘发生死鱼现象的绝大部分就是以上原因。尤其以投喂含20%左右菜籽饼的饲料发生大量死鱼的最为普遍。通过对这些罗非鱼进行解剖 *** 观察,随着投饲时间的增长,鱼的肝胆不断增大,颜色变浅,到死亡时肝脏已变成粉红 *** ,胆变成浅 *** 透明状,肝胆增大2-3倍。对出现死鱼的鱼塘转投不含菜籽饼的饲料和解毒 *** 物饲料后,死鱼现象逐步消失。我们认为,由于菜籽饼带有较大的毒 *** ,在生产上不经脱毒或脱毒效果不佳,导致罗非鱼摄食后出现毒 *** 积累。当肝胆的解毒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导致鱼的死亡。为此在养殖罗非鱼生产中,应注意不要使用霉变的饲料,不用或少用含菜籽饼的配合饲料。
要使罗非鱼养殖获得高产高效,除了放养优质的鱼种,投喂优质的饲料外,还要使鱼类有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才能使其正常快速地生长,其关键的就是保证水体的溶氧供给。过大的放养密度将会导致水体溶氧供应不足,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和消化吸收,因而生产者要根据养殖池塘的水体容量(池塘深浅),水源供给,是否配备增氧机等条件设定放养密度。放养量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水体1-2尾左右。最适的放养量,要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把握。使鱼类达到起产规格时段时,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能摄食体重2%左右的投饲量为度。
近年来,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和人民群众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日趋重视,对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开展罗非鱼标准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而标准化健康养殖的重点之一在于病害防治,笔者将近年来从化州罗非鱼养殖实践中总结来的经验整理成文,供参考。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请水产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症下 *** 治疗。一般措施为:
1、彻底清塘消毒;2、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3、鱼苗、鱼种下塘后,以1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半月后用1-2克/立方米漂 *** (28%有效氯)泼洒一次;4、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呈微碱 *** ;5、死鱼应及时捞出,消毒后埋入土中;6、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渔 *** 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 *** 、 *** 有关规定,外用泼洒 *** 及内服 *** 的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 *** 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
肥脂鲤属(淡水白鲳属)(Piaractus)短盖肥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又称淡水白鲳。米氏肥脂鲤(Piaractus mitrei):又称米氏淡水白鲳。淡水白鲳(Piaractus brachypomus(Cuvier, 1818)),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 *** 马逊河,为热带和 *** 带鱼类。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 *** 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我国 *** 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 *** 省经 *** 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更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鳍条无硬棘。背鳍18~19;臀鳍16~18;腹鳍8。鳔室为二个,后室长于前室。侧线鳞82~98。上、下颌齿均二行,齿面呈缺刻状尖端突出。之一鳃弓的鳃耙数30~36。有明显的胃,胃囊呈U字状较膨大,其胃的长度约为肠长的1/5,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幽门盲囊(幽门垂),肠及内脏周围有脂肪块。
根据体长118~144毫米的42尾标本的测定,平均体长为体高的1.87倍,为头长的3.35倍,为尾柄长的13.73倍。头长为体厚的1. *** 倍;为吻长的4.18倍;为眼径的4.27倍。
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成盘状,背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上方。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被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 *** 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这种星斑消失,但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饲养在室内水簇箱中缺乏阳光的碱 *** 水体中的短盖巨脂鲤体色较深、呈深灰至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鱼种加上体表星斑,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体色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
淡水鲳为杂食 *** 鱼类,消化 *** 发达,具有肉食 *** 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 *** 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 *** 饲料。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花生麸、豆饼和配合饲料。鱼苗阶段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据观察,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为营养,4~5天后肠管形成。长至5.6毫米,开始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单孢藻和轮虫类。在全长16毫米左右时,其消化道内的食物主要是水蚤;当全长长至4~5厘米,肠胃内食物主要有水蚤和枝角类;全长6厘米左右时,消化道中食物组成除各种浮游生物外还有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饲料。当全长达7厘米以上,其食物组成主要是各种植物碎屑和投喂的饲料。所以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淡水鲳个体较大,生长迅速,更大个体可达20公斤,饲养一周年体重可达1000克以上。在广东,当年孵化的鱼苗,饲养到年底可长到5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更大的可达1000多克;到第二年可长到2000克左右。在浙江,当年于4月下旬~5月上旬人工繁殖的淡水鲳鱼苗育成夏花后,饲养4个月以上,尾重达240克左右,也达到了食用鱼规格。淡水鲳的群体生长较均匀,个体差异较小,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但鱼种在饥饿的情况下会互相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所以,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充足,另一方面更好采用与其它鱼类混养的方式。
淡水鲳属于热带 *** 鱼类,适温范围12~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2℃,如水温持续两天低于12℃时,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为0.5毫克/升时仍能生存,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还能在盐度10‰以内的咸淡水中养殖。淡水鲳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 *** 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 *** ,容易捕捞,其鳞片细小致密,不易 *** ,适宜于长途运输。
淡水白鲳为热带、 *** 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水温在18℃~19℃时可存活,但易生病甚至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越冬条件和生产需要,淡水白鲳的越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温保种型,即越冬池水温维持在18℃~23℃之间,但只能保种,不能生长。另一种是适温培育型,即越冬池水温保持在24℃~32℃之间,能使淡水白鲳保持食欲,坚持适量投饵,不但可以存活,还可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亲鱼的越冬水温更好为26℃~32℃之间,可保证其旺盛摄食,促进其 *** 腺发育。具体 *** 作时,各地应根据热能资源及越冬生产需要,灵活地选择越冬 *** 。一般越冬 *** 有:
即采用塑料大棚保温越冬。在越冬池上空用钢管或竹子架起拱形大棚,用尼龙布密封,并在大棚两侧开棚门,方便空气流通与人工投喂。
有地热资源的地方可采用地热水越冬。选择合适地点钻热水井,以保温管道将地热水引入越冬池,管道应深埋地下以避免散热,越冬池面积为5亩以上、水深为2米以上。要检测好地热水温度及水质条件,使其适合于淡水白鲳的生存和生长。
在有工厂余热的地方,可引余热水用于淡水白鲳越冬,但要注意对余热水进行分析,要使其水质适宜淡水白鲳生存。如封闭式的电厂余热水,只能用于保种,其水质对胚胎发育不利,使淡水白鲳的 *** 卵不能孵化出苗。
如在工厂化养鱼及原煤、原油等资源充足的地区,可采取锅炉烧水越冬;在小规模越冬保种地区,也可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越冬。
在淡水白鲳进入越冬池前,要加强秋季培育,以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要加强饲料投喂,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在30%~35%左右,配方可采用鱼粉10%、大豆饼25%、菜饼20%、米糠10%、麸皮10%、混合杂料18%、矿物质2%、下脚面粉5%的比例。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因此颗粒饲料应制成沉 *** 为好,便于尽快摄食,减少浪费。放养前应清塘消毒,将越冬池用生石灰或漂 *** 彻底消毒一次。淡水白鲳起水移入越冬池时,必须要注意水温变化,要在之一次冷空气到来之前起捕。在水温低于16℃起捕的鱼,不能作为越冬鱼种。同时,不同规格的鱼必须分池越冬,鱼种要选择体质健壮、表面光滑、无伤病的鱼。越冬密度要适宜,一般鱼种为每亩4万尾~5万尾,亲鱼不超过每亩200公斤。
果越冬池水温能够长期维持在24℃~32℃之间,淡水白鲳仍可进行正常投喂。一般在白鲳入越冬池3天~4天后,可开始投喂人工配合的沉 *** 颗粒饲料,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0%左右,并适当投喂新鲜的菜叶或浮萍等,以调整其胃口。投喂时应坚持“次多量少,不留剩饵”的原则。
要坚持每天测量水温,观察鱼情,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每月要换水1次,每次换水不超过1/3,换水时注意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4℃~32℃,且换水前后温差不应超过2℃。
由于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密度大、水质差、极易发病,进池前用亚甲基蓝 *** 浴10分钟~15分钟。当水温在18℃~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易造成暴发 *** 死亡。此外,还会感染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鳃鞭毛虫病、细菌 *** 烂鳃病等。如发现有病鱼,应及时对症下 *** ,注意千万不能用“敌百虫”。
要经常清除池底污物,如果池底部没有排污设备,可用虹吸管吸出粪便、残饵等污物,定期换水。要保持越冬区安静,尽量避免惊吓越冬鱼。禁止禽、畜下池,消灭蛇、鳝等敌害,防止飞鸟袭鱼,确保淡水白鲳有良好的越冬环境。
六、黄鳝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 ***
黄鳝鱼,亦称鳗鱼,是一种备受推崇的水产佳品,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必需的脂肪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下是黄鳝鱼营养价值的详细解析:
1.蛋白质含量高:每100克黄鳝鱼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0克,这对于 *** 的生长和修复组织至关重要。
2.丰富的矿物质:黄鳝鱼富含钙、磷、铁和锌等矿物质,这些元素对于骨骼健康、血液生成和免疫 *** 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3.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对于保持视力、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4.低脂肪:黄鳝鱼的脂肪含量较低,每100克大约含有3克脂肪,使其成为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1.营养均衡:黄鳝鱼提供的全面营养素有助于提升身体抵抗力、支持生长发育以及改善血液循环。
2.健康益处:黄鳝鱼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减少骨折风险。此外,其维生素含量对视力保护和皮肤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黄鳝鱼的特色烹饪 *** 和其营养价值得到了展示。节目中展示了黄鳝鱼的不同烹饪方式,如红烧、清蒸和炖汤等,以及它在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这部纪录片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黄鳝鱼的美味,也加深了人们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舌尖上的中国》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4分,反映了观众对这部作品的极高评价。观众们普遍认为,这部纪录片增强了对中华美食文化的理解,并激发了对中国传统美食的传承意识。
“食物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化的载体。”这句出自《舌尖上的中国》的经典台词,深刻表达了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食物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七、鳝丝炒什么搭配更好
1、原料:鳝鱼,韭菜,植物油、盐、酒、鸡精各适量。
2、做法:鳝鱼去内脏洗净切丝,韭菜洗净切成小段。锅内注油烧热,下入鳝鱼炒片刻。加入调料、韭菜炒匀即可。
3、原料:鳝鱼,青椒,盐、姜、料酒、生抽、水淀粉、白糖、胡椒粉、辣椒酱、豆豉、白皮蒜、小葱、大葱各适量。
4、做法:鳝鱼切段,加入盐胡椒粉、绍酒拌匀腌渍。青红椒切菱形块、大蒜切片,香葱切段、姜切片、大葱切小段。锅内放油,热锅温油,倒入腌好的鳝鱼段,煸炒出香味。锅内留底油放入蒜片、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倒入剁椒、豆豉,翻炒出香味,放入辣椒酱煸出香味和红油。倒入鳝鱼段,加少许水翻炒均匀,倒入青红椒块加白糖、盐、生抽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放入香葱段盛盘即可。
5、原料:鳝鱼丝,葱花、姜末、料酒、酱油、糖、胡椒粉、湿淀粉、香油、清汤、花生油各适量。
6、做法:将鳝鱼丝洗净,沥干水分,切成4厘米长丝。炒锅注油烧至七成热,下鳝鱼丝炒散炒透,加姜末、料酒、酱油、糖翻炒均匀,加入适量清汤烧透入味,用湿淀粉勾芡,盛于盘中。在盘内鳝鱼丝中心压一个窝,放入葱花,淋入香油,浇入热油,撒上胡椒粉拌匀即可。
7、原料:新鲜鳝鱼,玉兰片,火腿,香菇,盐、姜丝、葱段、葱花各适量。
8、做法:将鳝鱼剖杀洗净,切8厘米长段,放入盘中。玉兰片、火腿、香菇切片放入鳝鱼盘中,加入姜丝、葱段、葱花、盐等调味品。将鳝鱼盘放入蒸锅,蒸15分钟,至熟烂即可。
关于本次黄鳝鱼 *** 和黄鳝的 *** 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