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天之涯地之角歌曲的问题,以及和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歌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歌
- 天之涯、地之角出自那首诗歌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这句歌词是哪首歌里的
- 天之涯,地之角出自哪一首歌曲
- 天之涯海之角歌曲原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 “…天之崖,地之角…”是哪首歌的歌词
一、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歌
1、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 *** 曲或主题曲分别出 *** 《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
2、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 *** 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3、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4、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捷克作曲家: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 *** 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 *** 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二、天之涯、地之角出自那首诗歌
1、《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 *** 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
2、《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 *** 的 *** 曲。2004年9月30日,《送别》入选 *** 、 *** 文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 *** 国成立55周年而评选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三、“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这句歌词是哪首歌里的
1、这句歌词出自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具体歌词如下: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3、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5、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6、《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 *** 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7、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 *** 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四、天之涯,地之角出自哪一首歌曲
1、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2、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的《 *** 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这首歌的曲调,也就是我们常听的《送别》。很多人以为这是中国自古流传的曲调,其实不然,这首歌的发源地实际上是美国,但是由于在中国和日本的广泛流传,便会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来自中国或日本的。
五、天之涯海之角歌曲原唱
1、《天之涯海之角》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经典歌曲,其歌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天之涯海之角》是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经典歌曲,也是他的 *** 作之一。这首歌的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而歌词则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六、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哪首歌里的歌词
1、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2、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3、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之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 *** 学历史上之一首校歌。
4、(约翰·庞德·奥特威、李叔同创作歌曲)
5、《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 *** 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6、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 *** ,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 *** 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7、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 *** 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七、“…天之崖,地之角…”是哪首歌的歌词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5、《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 *** 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6、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 *** 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7、《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 *** 曲《 *** 家和母亲》。《 *** 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8、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 *** ,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 *** 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9、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 *** 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10、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11、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 *** 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 *** 《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12、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13、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 *** 》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 *** 曲。
14、2010年 *** 《让 *** 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 *** 所述故事发生在 *** 初年。
15、2013年 *** 《厨子戏子痞子》 *** *** 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