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形容环境幽静的成语,形容山林幽静的成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形容环境幽静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2、释义:指清爽幽静的环境。借指谈情说爱的地方。
3、释义: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4、释义: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5、释义: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6、释义: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7、释义: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8、释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释义: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10、释义: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二、描写环境幽静的成语
1、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2、出处: ***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3、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4、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5、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6、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7、地广人希地方大,人烟少。同“地广人稀”。
8、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9、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10、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11、出处: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无由,但似情企。”
12、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13、断壁残垣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14、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15、关山阻隔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16、出处:元·郑德辉《梅香》之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17、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18、出处: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19、荆榛满目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20、出处:《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21、柳门竹巷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22、出处:唐·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23、路绝人稀指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24、蛮烟瘴雾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25、出处:宋·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26、蛮烟瘴雨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27、出处: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樽前休说。”
28、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29、出处:《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30、穷山僻壤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31、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32、穷乡僻壤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33、出处: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34、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35、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 *** 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6、深山长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37、出处:宋·曾巩《南轩记》:“此吾之所以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38、深山老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39、出处: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40、深山密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41、出处: *** 《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42、深山穷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43、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44、深山穷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45、出处: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46、深山幽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47、出处:《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48、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49、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50、天高日远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51、颓垣断堑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52、出处: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53、颓垣废址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54、出处: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 *** 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55、出处:《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56、杳无人迹杳:不见踪影;迹:脚印。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形容地方非常荒凉、偏僻,从来没有人去过。
57、出处:唐·常沂《灵 *** 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
58、杳无人烟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59、出处:明·吴承恩《 *** 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60、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61、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62、出处: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 *** 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63、出处: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 、瘴雨蛮烟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65、出处: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三、描写环境幽静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2、万籁无声[wàn lài wú shēng]
3、释义: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4、夜阑人静[yè lán rén jìng]
5、释义:夜阑:夜将尽。夜深人静的时候。
6、鸦没鹊静[yā méi què jìng]
7、释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同“鸦默雀静”。
8、鸦默鹊静[yā méi què jìng]
9、释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同“鸦默雀静”。
OK,关于形容环境幽静的成语和形容山林幽静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