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礼仪之乡 雍正更爱喝的茶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雍正王朝礼仪之乡,以及雍正更爱喝的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的结局是怎样的
  2. 谁说雍正帝冷酷无情看他对十三哥的深情厚意
  3.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降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有多大权力

一、《雍正王朝》中邬先生的结局是怎样的

1、《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最终帮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历史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剧不断上演,有很多一心辅佐主子成为帝王的人物,功劳显赫却落没有好结局!那么,邬思道的结局又如何呢?

2、聪明的邬思道懂的“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在帮助雍正夺嫡成功后,选择远离 *** ,以“半隐”的原则,才能保命。先在李卫处当幕宾,再到田文镜那里做幕宾,最后从田文镜处消失,全身而退。一切都是邬思道意料之中那么顺利,邬思道离开后下落如何呢?雍正为什么最后放他 *** 了呢?

3、邬思道是四爷胤禛身边的师爷,他神机妙算,不需要出面,只听朝中的局势就可以运筹帷幄,胤禛对于他十分倚重。邬思道如此老谋深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何还是不遗余力的为雍正出谋划策呢?

4、因为很简单,当时形势所逼,不得不为之。于私来说,胤禛是他的救命恩人,胤禛为了表达自己请邬思道的诚意,领着全家请拜邬思道,这样一来,邬思道焉能不感动。于公来说邬思道心系天下百姓,而雍正为国为民正好符合他的理想,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多年苦学的实力,实现他的理想抱负,所以邬思道为了理想抱负不遗余力的为雍正出谋划策。

5、邬先生早年也是才华横溢的才子,毕竟当初科考失利,隐姓埋名多年只为一个机会。后来被雍正找到,交由年羹尧照顾,交代礼仪相待。于是,年羹尧让自己 *** 年秋月去照顾邬思道。在四爷下江南赈灾时,邀邬思道回京做他师爷。四爷对邬思道有着救命之恩的,邬思道也有一身才能,刚好可以借此机会发挥自己智囊,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雍正出手相救,是爱惜人才也好,有其目的也罢,总是救了他,其他不说,邬思道总是要报答的。

雍正王朝礼仪之乡 雍正最爱喝的茶-第1张图片-

6、邬思道辅佐雍正只为了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吗?其实不然!邬思道并非是贪图功名之人,我们都好奇邬思道明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他为何还辅助四爷登上皇位,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其实他也是出于心系百姓。否则,在辅助胤禛顺利登基后,不可能选择隐退的。

7、邬思道辅佐雍正一步步登上皇位可谓竭忠尽智,居功至伟。在以下几个事件 *** 谋划策,扭转乾坤。

8、之一、建议雍正接户部亏空差事,做一个皇帝需要一个能为他办事替他分忧的儿子,虽然最后事办砸了,但是在康熙心里雍正已经赢过太子。

9、第二、还有清理刑部冤狱,在邬思道力劝雍正不能接这个差事:扳倒太子的最后就是不容于皇帝,使雍正避开了一个大雷,八爷其实根源就是栽在这样事上,在康熙心里大打折扣。

10、第三、在举荐新太子时,“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邬思道分析出的策略,所以四爷在康熙心里又加一分。而八爷势在必得的锋芒显露,已经在康熙心里没好印象了。

11、第四、邬思道忠告雍正不要争兵权,推荐老十四任大将军王,以国家社稷为重,让他在康熙面前尽显人君气度。

12、第五、在雍正即位的惊涛骇浪中居中调度,举重若轻。放出十三爷夺取丰台兵权,为雍正即为保驾护航。

13、雍正登基皇位,邬思道计划脱身之策

14、四爷胤禛之所以处处占得先机,因为邬思道能洞察帝王所思所想之术,康熙的所思所想他都能猜到。因此,四爷在康熙那里获得好评,树立了好形象!

15、邬思道更是尽心尽力为四爷出谋划策,当康熙驾崩,四爷胤禛命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回四爷府后,然后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告诉邬思道依计行事。

16、邬思道激动地对天说一句:“苍天啊,终于大功告成了!”

17、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邬思道尽心尽力为四爷出谋划策,他对四爷的忠心是不可质疑,可惜有无数的臣子一心忠君,但是最无奈得应该就是君非圣主!

18、而邬思道和雍正相处久了,他也渐渐看穿了雍正的心思。邬思道一直当幕后师爷,毕竟和李卫、年羹尧身份不一样。邬思道的身份一直是隐藏的,雍正登基后,邬思道就是谋划大功臣了,对于邬思道敏感的身份,雍正不可能给他官封一品,还建个邬府给个高门大院奖赏他,更不会明面说邬思道给雍正立下的功绩,出谋划策助雍正成功登基,难道还把邬思道谋划的那些 *** 事抖出来,你觉得雍正能这么干?

19、登上皇位的雍正就是天,塑造的是太阳形象,哪能容得了别人带给他任何污点,而刚好邬思道就是那个污点。所以雍正身份变了,邬思道身份就很尴尬了,雍正怎么可能给他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然想,更好是永远不出现。可见,邬思道所谓的“阴谋”能力,已经不属于雍正所掌控的这个官僚体制,如果给他封官,这就相当于削足适履之举。

20、雍正试探 *** 说出一句:“你的名份,容我慢慢安排。”

21、事实上,邬思道清楚,他和雍正的关系属于合作关系,就相当于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是朋友而非君臣,难朋难友,更是亦师亦友。只不过,雍正登上皇位后,他现在只需奴才和臣子,而非朋友和老师了。

22、邬思道洞察到雍正的心思,立刻说道:“臣根本不适合当官之人。”

23、一贯高傲的邬思道,他也很难放 *** 段去迎合雍正,雍正没上位之前邬思道的阴谋诡计是深得他欢心,尊敬。但雍正身份不同了,邬思道要像下人一样小心翼翼说话做事,邬思道怎么可能受得了。

24、所以,雍正身份一变,邬思道注定属于异类体系,雍正就不能重用他,雍正是多疑的人,同时又忌惮邬思道的能力,唯一的想法就是兔死狗烹了,雍正就对邬思道动起杀心。于是,雍正将家眷全部转移进皇宫,留下得都是之前帮雍正背后做事的奴才。邬思道便已经猜出了雍正的心思,雍正准备 *** 王府了。

25、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 。”

26、面对雍正这举动,邬思道选择功成身退,而不眷恋权位荣华,显然早已经计划好了脱身之策。

27、邬思道半隐后,不遗余力帮助雍正度难关

28、其实邬思道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人,知道雍正毕定是一个心系天下的皇帝,帮助雍正夺嫡成功之后,雍正登基当晚来暗访,邬思道感觉到了杀机,伴君如伴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邬思道想着,选择远离 *** 才是王道,他主动要求半隐。既表明了自己不图一官半职,年迈已高,没有所谓的野心,半隐皇帝随时监视自己,倘若有困难还可以随时用他。

29、自从邬思道半隐后,雍正连续做错很多选择。邬思道还要发挥余热为雍正“擦 *** ”,帮雍正做了几件决定 *** 的大事,确定表达了他的忠心,所以雍正才选择放了邬思道 *** 。

30、特别是羹尧对押运粮草的地方官员的“胆大妄为”,动不动就要杀的态度,让官员不敢押运粮草。而年羹尧正准备“养寇自重”,他这样拖下去,肯定会把雍正拖垮。所以邬思道还是不遗余力为他四爷办一次漂亮的事,排忧解难,神龙见首。凭一句“灯下黑”,使西北平叛一战功成。

31、邬思道带如月归隐,从此闲云野鹤,好不惬意

32、邬思道这个人嗅觉非常的灵敏,得知雍正要到河南微服私访视察新政效果,邬思道清楚,一旦雍正来河南跟自己再次碰面,很可能又要把自己带回京城,这样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邬思道之后的日子就不堪设想了,有可能一直在雍正的监视和猜忌之下,小心翼翼的活着。

33、邬思道故意找田文镜要幕酬来激怒他,将自己赶出幕府。田文镜见这不干事的大爷天天念着幕酬。

34、田文镜恼怒:“你这条大鱼我养不起,赶紧给我走人。”

35、邬思道听田文镜这么一说,心里暗自高兴走之前还叮嘱一句:东翁,这可是你让我走的。

36、说完,邬思道赶紧收拾带着如月坐车赶路了。从此与雍正和朝廷再无瓜葛,从这些事情也真正展现了一代大儒功成身退的风范。

37、邬思道成功脱身,金蝉脱壳。巧妙地远离险恶的 *** 漩涡,才算是真正的归隐了,带着如月远走他乡,生儿育女,从此闲云野鹤,潇洒自在,好不惬意。他惬意了,而雍正辛苦了十几年,雍正帝累坏了,不过是替别人打工。邬思道若是在雍正帝身边,雍正最少还能多活几年,邬思道才是更大的聪明人!

38、从古至今,兔死狗烹的悲剧比比皆是。能做到急流勇退,能得以善终者寥寥无几。邬思道的结局应该是完美的,邬思道的成功脱险,能让自己的人生潇洒自在,他能把人 *** 看的很透彻,聪明并且知进退!他这种活得通透的聪明人蕴 *** 许多智慧!

二、谁说雍正帝冷酷无情看他对十三哥的深情厚意

前几年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时候,特别喜欢剧中雍正和十三哥的镜头。危难中的兄弟情谊,雍正登基后对十三哥的依赖,让我特别感动。历史上说雍正帝冷酷无情, *** 不眨眼,威严有加,似乎没有一般的感情。但是,如果你仔细读一下清朝的历史,你会发现这绝对是真的。尽管雍正对朝野很残酷,但仍有一个人是他真心关心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十三弟,也就是后来的太子奕宏。

公元1722年雍正继位后,无情 *** 八爷 *** 等兄弟,恶名尽人皆知。只有老十三是他全心信任的哥哥,即使是一母所生的老十四。当其他兄弟都在为自己的命运发愁的时候,十三哥黄宏发已经摇身一变,被任命为易太子,掌管天下大事。

史料介绍:AisingiorroAndrewWong,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景民皇帝的贵妃张嘉实所生。他与胤_的关系最密切,皇子黄安和,而雍正帝对他来说则不同寻常。胤_继位,立他为太子和硕仪,并任国务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丞相部受命。由于安得烈对雍正王朝的贡献,得到了世袭换人的许可,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个铁帽子王。

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雍正帝和他的第十三个弟弟黄安祥的早期关系,但从许多事情可以推断,这两兄弟确实很亲密。雍正帝在给黄宏发的悼词中提到,黄宏发的数学是他亲自教的,“回忆过去的年轻时代,他倾向于朝堂侍候,朝夕相聚。龙,服从科举之命,赐弟算术,议日常之事。”每次塞外乡绅,两兄弟都“形影不离”。康熙帝只带他们一个随从去旅游的时候,哪怕是短暂的分开,兄弟俩也会把他们的诗和书还回去。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哥一起唱过的诗收进了诗集,使少部分安得烈的作品得以代代相传。

有人分析过,为什么冷酷无情的雍正帝会对他的十三哥黄天骏这么好?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登基前的四阿哥胤_是德妃的儿子,从小在佟佳氏长大。德妃与贺虽是亲生 *** ,但并不十分亲近。后来,德菲生下了14岁的胤_,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的小儿子。即使在佟佳氏死后,胤_也被带回德妃处抚养, *** 感情依然淡漠。十三弟安得烈的生母张嘉实敏妃在他十岁左右去世,宫中的孩子们离不开母亲的祝福,便把他交给了胤_的生母德吴菲雅诗照看。这两个从小在宫里也缺少母爱的兄弟,自然走到了一起。即使他们的血缘关系没有十四弟那么亲密,但他们的关系却比其他兄弟深厚得多。此外,胤_嫉妒受到母亲宠爱的第14个哥哥,所以他总是特别照顾第13个哥哥,这比他自己的哥哥更好。

十三哥黄宏发乖张、潇洒、任 *** ,所以被称为“亡命十三郎”,因为他被除了四哥胤_之外的所有人鄙视。 *** 康熙帝对十三弟太过傲慢,被处以戒禁, *** 磨去戾气。

到了康熙末年,和黄安祥是一对“九子夺嫡”中的他是我的兄弟。到了雍正王朝,两兄弟成了密友。第四个哥哥胤_是君主,第十三个弟弟黄宏发的荣誉是无法估量的。第十三个弟弟黄宏发是一位牧师,他“献身于

从史料来看,黄宏和胤_兄弟不仅有着相同的 *** 取向,而且在荣辱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任的弟弟,黄宏发从哥哥那里得到了很多宠爱和荣耀。雍正元年,根据康熙皇帝的年号,雍正帝下诏封他为太子,赐他钱粮23.2万元。安得烈谦让,雍正多次宣旨后,只收了13.2万元。雍正帝还引用康熙帝对待他的弟弟、太子余福泉的话,作为一项规则,允许黄宏发在分封后6年内使用官方财产,而黄宏发仍婉言谢绝。虽然黄宏发总是想尽办法拒绝哥哥的礼物,但他还是得到了很多同等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荣誉。按照皇帝的旨意,原来掌管他的所有助手都划归秦怡王宓,在太子的名额上又增加了17名一等、二等、三等侍卫。两把豹尾枪和两把长杆刀被加入到了礼仪仪式中,以突出他的独特 *** 。

雍正三年二月,雍正帝因黄宏发“谨小慎微,忠于宰相之事,能言善辩”,称其为“顶梁柱之好兄弟”。除了太子特之外,还封他为郡王,允许他给自己的任何一个儿子起名,这在清朝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对此,安得烈不服,雍正也不愿意,就下令给他增加一万两千元的俸禄作为赏赐。

封建王朝的帝王将相,生前总会选择一个“吉祥之地”为自己修建坟墓,雍正也不例外。黄宏发曾奉四弟之命,到泰宁山勘察选址。我对雍正帝十三哥选的“福地”很满意,认为是黄宏立了之一功,就在万年鸡地附近给了他一块“福地”。

听了这话,黄宏发惊恐万状,他不敢放弃他的话。他对雍正说,这样的吉祥之地,只有福贵之人才能用,他绝不能收。他选择了身后的一个陵园,在距离清西陵60里的涞水县。他认为这适合他的臣 *** 份,并要求他的兄弟给他。后来,当黄宏发生病时,他仍然担心雍正帝会不收回他的生命,经再三请求,胤_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黄宏发赢得判令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同一天,警卫被派去取土。几天后,警卫回来了,看起来很土。因为这是皇帝赐给他的吉祥之地,黄宏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小块,吞在手里,喃喃地说:“这样的话,我就安心了,我的子孙也有福了。”此事在官方修订版《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内务府档》都有记载,可见是有历史的。

雍正八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筑坝。生病的义王太子无法到现场勘察,只好请雍正帝交给侍郎贺国宗监督修缮。当时,伊亲王对一同治水的部下说:“这张图已经用来控制所有的河流,使盈缩可以在我手中 *** 纵。说什么都晚了。”同年2月,先农坛亲耕大典黄宏发也未能出席。三月,雍正连下两道诏令,让他人 *** 农场和传教事务。黄宏发生病后,雍正对他“祈福”。为了安慰雍正,他“十日内必尽力见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在朝廷赫赫有名的十三爷奕亲王黄安祥病逝,享年44岁。

被后人视为冷酷无情的雍正帝,在十三弟死后,被雍正深深地悲痛。他亲自去参加他的葬礼,休学三天为他 *** 。他被封为“圣人”,无愧于祠堂。为了记住他,赵一王子的名字仍然是原来的“黄宏”。

雍正八年九月初六日的圣旨中,雍正诚恳地写道:“因我记得我在日本的弟弟义贤亲王,我已诚恳地称赞他八年,不能事事代我处理。从前和哥哥聊天的时候,每次经常玩云,圣弓对宗社都很重要。任何能处理官方工作的人都应该全心全意地宣布他的力量来代替神圣的弓。我真诚地希望贡献我的年龄来延长神圣的生命。我一听,深感不悦,把这种说法当成我的错。今天想想哥哥八年的帮扶,彻夜未眠,可能不是因为丹利造成的精神伤害,他很快就死了。也就是说,人事方面,我哥花了八年的心血,我得攒八年的心血。也就是说,在沉默中,哥哥的生命就是我低头的收获。"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雍正经常因为思念十三哥而流泪。他曾说:“夷太子建庙后,或向我诉苦者,其志未得逞,动而怨王,以泄其叛逆私愤,诬告。但是,肯定有暗中 *** 东西的人。然而,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也与国王无关。如果一万年后,哥哥的功德永垂不朽,时间越久,越能彰显。我可以提前相信。”这个彪悍皇帝的意思是,坏事都是 *** 的,跟我十三哥没关系,我十三哥将来会长生不老,我也不在乎我是不是恶名昭彰

雍正的胸怀和对十三哥的深情,真的很感人。

三、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降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有多大权力

1、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将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随后年羹尧带着数百车行李和近千人的随从前往杭州,途中在驿站休息的时候,年羹尧对饭菜不满意,直接训斥驿站的官员:“我虽然不是大将军了,但还是杭州将军,这饭菜是给一品官准备的吗?”

2、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杭州将军仍然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官员。

3、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年羹尧从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相当于是从一个权势熏天的封疆大吏变成一个小小的统兵将领,完全是贬谪。

4、但事实上,杭州将军的官阶,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小,甚至如果单论官职的话,年羹尧还称得上是高升,而非贬谪。

5、因为,这杭州将军,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在杭州统兵的将领,它是驻守在杭州,保卫整个浙江省的驻防将军,又称边防将军。

6、大家知道,清朝在全 *** 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这些将军统兵驻防的地方大多是战略位置重要的边疆和沿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各大戍卫 *** 。

7、由于驻防地固定,称呼这些将军时一般使用“驻地+将军”的连称,比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广州将军等,杭州将军也是如此。

8、按照清朝官制,驻防将军的官阶为从一品,其职责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 *** 司令员,属于武职中的更高级别,也是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9、年羹尧原先的官职,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其中,太保是正一品的荣誉头衔,没有实际权力;川陕总督的官阶是正二品,属于地方文职中的更高级别,掌握一省或者数省的军政大权,相当于我们现在各省的省委 *** 。

10、至于抚远大将军,它并不是一个常设官职,一般是皇帝为应付临时的大型战事而特意任命,没有编制也没有品级。

11、从这层意义上说,抚远大将军就如同是我们 *** 战争时期各五战区的总司令一样,其职位本身并不涉及官品,更多只是带有荣誉 *** 质。

12、但如果在战时,抚远大将军却可以节制和指挥战区内的所有督抚、驻防将军和提督等一二品大员。所以从权力上说,抚远大将军要高于总督和驻防将军。但问题是,抚远大将军通常在战事完毕后要交还大将军印,其职务实际拥有的权力也相应取消,变成一个荣誉头衔。

13、当时,在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他所负责的青海战事,早已经结束,所以他这个抚远大将军的头衔,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太保的头衔,雍正依旧给他保留在,因此年羹尧就相当于由正二品的川陕总督调任为从一品的杭州将军,从官阶上来说,属于是升了一级。

14、不过,杭州将军实际权力却并不大,它只能管理所在防区的八旗兵,相当于只负责所辖 *** 内的军事,至于地方上的 *** 、经济、人事、治安及军民等各项事务,他都概不负责。当然,这主要是在和平时期。

15、如果在战时,杭州将军时可以指挥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员,并就近调动附近的所有部队,甚至总督和巡抚都要接受它的号令。

16、不过在地位上,杭州将军始终是要高于总督,因为清朝有规定: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故杭州将军实权虽不及川陕总督,但地位高于川陕总督。

17、当然,因为雍正将年羹尧调任为杭州将军,是为了让年羹尧远离他的老巢,这样雍正就好更换四川和陕西的官员,从而剪除年羹尧的势力。也正因为此,年羹尧表面上看起来是升官,但实际却是贬谪,因为他也无法像其他驻防将军那样行使正常权力。

18、更可怕的是,年羹尧被调职后,内外官员很快明白这是雍正想趁机调查和打击年羹尧及他的势力,于是纷纷痛打落水狗,转而揭发其罪状。七个月后,年羹尧被削去官职,并被 *** 押送回北京会审,最终被列九十二款大罪,赐其狱中自裁。

关于雍正王朝礼仪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雍正 朝礼 更爱 仪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