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刻之乡,中国版画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版刻之乡这个问题,中国版画之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昆阳的文化之乡
  2. 版画之乡的版画之乡--建瓯市
  3. 版画之乡的版画之乡—兴宁市

一、昆阳的文化之乡

1、自唐至清,昆阳耕读世传,人才辈出,登科及第的有(武)状元1名、进士9名、举人3名、贡2名、恩补3名;及至现当代,更有律学 *** 潘怀素、著名红学家林冠夫、浙大博士生导师郑建民、少林寺曹洞派三十四代武功传人潘国静等文化名流,堪称文化之乡。

2、潘天立,字制成,号云衡,登景福(8 *** - *** 3)进士第,授南京员外郎,历湖广廉访使,莅政清慎,发奸摘伏如神。著诗文《归闲集》二十卷,列于郡志。

3、潘文虎,靖康丙年(1126)武状元,步骑将领,成忠郎。

4、潘文孝,绍兴五年(1135)进士,太常寺主簿。

5、潘文饶,字明则,绍兴八年(1138)进士,建宁教授,学本濂洛,为士林所宗。

6、潘文礼,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金城知县。

7、潘庭翼,绍兴 *** (1148)进士。

8、潘宇,乾道八年(1172)进士,袁州教授。

9、潘斗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福建帅参,微州知州。

10、潘希白,宝佑元年(1253)进士,临安节制公事。

11、潘桧,荫补,文孝子,建德知县。

12、潘柽,文虎子,字德久,号转庵,荫补福建兵马钤辖。

13、潘颐,号藤隐,隐逸著《正卿文集》一卷。

14、潘文奎,字景昭,号渔庄,昆阳村人。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进士,任左春坊司直郎,升腐同知。清慎宽厚,其文章词翰,为当时所重。七次参加编制国史,终官福建布政司参议。

15、潘海,乾隆五十年(1785)贡,著《守耕堂集》。

16、潘宗耀,嘉庆六年(1801)举人,丹徒知县。

17、潘光分,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

18、潘熏,嘉庆二十三年(1818)岁贡,石楼知县,朔州知州。

19、潘宗澜,道光五年(1825)拔贡,就职州判。

20、潘铭恩,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文山知县,路南知州普洱庄知府。

21、潘铭宪,道光二十三年(1843)杂选,广东普宁知县。

22、潘福荫,荫补铭恩子,宾川知州,顺宁知县。

23、潘怀素( *** 4~1978),原名潘茳,字思白,昆阳村人。少年有志于学,20多岁即远渡重洋,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获得博士学位。 *** 10年(1 *** 1)6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郭沫若与成仿吾创办的“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动新文化运动。回国后,任《晨报》记者,又为多所大学教授。24年(1935)“一二九”运动期间,潘怀素是北京大学17位教授联名发起关于 *** 救亡宣言人之一,又是中国农工 *** 创始人之一。建国后,任 *** 参审。酪爱音乐,在乐律方面有很深造诣。1953年,辞去政务,致力于乐律研究,成为我国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研究专家。1957年,翻译出版《敦煌琵琶谱我读研究》一书,为研究敦煌曲谱,提供宝贵资料。他带领 *** 到福建、广东、陕西等地采 *** 间音乐,并参考我国历代音乐文献和各国音乐著述,经过30多年努力,终于发掘和整理出中国式的纯正韵——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 *** ”期间,惨遭 *** ,夫人 *** *** ,自己到处流浪,仍不忘乐律研究。1978年春,以84岁高龄从温州去北京,因路途劳累,一 *** 。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刻,手里还紧攥着乐律资料和文稿。潘怀素为我国开创的律学研究新路,在1983年11月北京召开全国首届律学学术讨论会上,获得高度评价。

24、林冠夫(1936—),有时用笔名观夫、秦谙,昆阳乡林山村人,著名红学家。1957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1962年考进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刘大杰先生攻读中国文学史专业,研读重点是从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诗词、散文和传奇小学。1966年毕业分配到 *** 下属单位。“ *** ”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红学研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已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曾任 *** 两届学术 *** ,艺术研究院学位 *** 。主要著作有《红楼梦版本论》、《红楼梦纵横谈》、《秦淮旧梦》、《红楼诗话》、《林冠夫小品文集》、《重编今古奇观评讲》、《唐宋律诗选讲》(合作)、《重编千家诗评讲》(合作)、《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主编,合作)等。《 *** 记》校点,又有五部中国古典长编小说即《三国演义》、《 *** 传》、《 *** 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节编本。

版刻之乡,中国版画之乡-第1张图片-

25、郑建民(1966—),昆阳乡郑山村人,浙江大学毕业,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图象图形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CAD工程中心学术 *** 会 *** 。著作有《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其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高的水平。

26、潘国静(1974—),昆阳乡东村人,少林寺曹洞派三十四代武功传人,在少林十八罗汉中惟一能散打和传统功夫聚一身的功夫罗汉。7岁入少林寺习武,皈依在嵩山少林寺方太释永信门下,赐法号延武。擅长少林传统功夫和散打,职称为中国武术六段,对 *** 养生、中医伤科、自然环境学颇有研究。在 *** 全国攻打擂台赛中获得52kg冠军,1993年全国散打擂台邀请赛中获得52kg冠军,2000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少林拳、少林棍两项冠军,2006年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中获拳术、棍术两项金奖。为发扬少林武术,潘国静曾跑遍祖国大江南北,并出访欧美和新、马、秦,为“中华瑰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6年在少林武术发源地——河南省登封市创办少林寺南北武术院,自任院长,兼教练,为世界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少林功夫的平台。

二、版画之乡的版画之乡--建瓯市

1、建瓯市地处闽北林区。汉时建县,唐称建州,为八闽首府。其地接武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999年5月,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2、建瓯版画长期以来一直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其发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 战争时期。当年,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曾到林木资源丰富的闽北创办过“ *** 版画社”,他们以木刻艺术为 *** ,进行 *** 宣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使众多的当地青年与版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这批成长起来的当地版画家以文化馆为阵地,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群众 *** 版画创作、辅导与普及之中,并致力于打造富有建瓯特色的版画风格,培养当地版画人才,为建瓯版画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而大批或专业或业余版画人才的涌现以及大量优秀创作作品的问世,更让建瓯版画得以扬名海内外。建瓯版画的普及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建瓯林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建瓯古老的民俗文化。因此,在版画创作题材上,大多反映的是林区生活、山川物产和民俗风情。在创作手法上虽然不拘一格,但讲究布局构图,以刀法细腻为其艺术特色。 *** *** 以来,建瓯版画屡创辉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发展版画成果,培养后继人才,建瓯版画特别注重对少儿队伍的培训。1984年,正式 *** 成立县业余艺校招收少儿学员,后逐步发展到学校美育课结合,直接把少儿版画办到课堂,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名学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建瓯少儿版画曾在福建省举办过专题展,在北京举办过“福建省建瓯少儿版画暨上杭漳平儿童画展览”;在省历届少儿书画大赛或展览中连续有300多件作品参加,屡获金、银、铜牌奖;有20多件优秀作品先后被送往欧、 *** 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 *** 儿童画展,不少作品获奖,其中《秋游天湖山》等作品还荣获金牌奖; *** 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已故福建省美协 *** 丁仃为建瓯版画题词“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蔚为一派“芳草碧连天”的喜人景象。2002年,荣获 *** 群文司授予的“中国版画之乡”称号。

三、版画之乡的版画之乡—兴宁市

1、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宋称齐昌,素有粤东宝地,文化之乡的美誉,地处莲花山脉,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兴宁在我国新兴版画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31年8月, *** 先生在上海举办中国美术史上之一次木刻讲习会,参加学习的13位我国早期木刻家中,就有5位是兴宁人,即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此外,新兴版画运动中著名的早期木刻家属兴宁籍的还有罗清桢、张慧、罗映球、荒烟、王立、张运辉等人。兴宁因而拥有“版画之乡”的美誉。1980年,老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之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在1986年日本横滨市举办的《第十一回日中交流美术展》中,中方参展作品52幅中就有20幅出自兴宁清桢版画会员。1991年,清桢版画会会长罗映球先生和清桢版画会顾问王立先生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3、兴宁版画是版画艺术、客家传统艺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所产生的大众化的艺术,几代画家创作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版画作品,不仅是广东画坛,更是中国画坛的瑰宝,在给人们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以深刻启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刘可为老人说,版画跟其他画不同,是由画家本人自画、自刻、自印而产生的原作,因此难度相对较高。创作一件版画作品,首先是选择好刻制用的木板,然后要对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画成详细的木刻画稿,并将画稿复印到已准备好的木板上,填上墨稿,待干后就可用刀进行刻制。刻完后用胶滚筒将油墨均匀用力地在纸背面上来回摩擦,直至画面尽显图画时即拓印完毕,待阴干后托裱即成为一幅版画。因此,版画尤其讲究“三味”,即“木味”、“刀味”和“刻味”。

5、然而,随着印刷术的提高,兴宁版画创作日趋凋零,特别是近年来,版画创作队伍逐渐萎缩,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发展后劲不足。为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兴宁市采取了扶持措施,支持版画队伍发展壮大。至目前,兴宁市清桢版画会共有会员逾百人,近年来创作版画超过3000幅,创作版画的热潮又逐渐在兴宁兴起。

6、2011年6月,《刀笔传心曲·兴宁版画艺术作品展》在珠海市古元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展出兴宁籍著名版画家罗映球、张运辉等18位作者的100多幅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风格各异,有着鲜明的客家特色,获得无数好评。

7、兴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利娜告诉记者,按照保护计划,今年内将先后在兴宁市、梅州市举办“兴宁市版画作品展”,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举办“清桢版画会·潮汕版画会联展”、版画培训班和出版《兴宁版画作品选集》,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和继承兴宁版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让兴宁版画再创辉煌。

版刻之乡和中国版画之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中国 刻之乡 画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