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达州民歌之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达州民歌之乡以及四川达州民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四川渠县是不是黄花之乡呀…
是的。渠县黄花香天下</FONT>作者:董立平吴涛张春华来源: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6日“天府宕渠好地方哎,美丽传说花之乡哎,祖祖辈辈种黄花哎,年年种出新景象哎……”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质朴悠长的民歌在滚滚渠江边响起。农家六月六,家家户户忙 *** 。这花,即是指黄花。朵朵黄花娇 *** 滴,句句歌声清脆悠长,好一派丰收景象!“黄花皇后”武则天的忘忧草渠县黄花其实大部分集中在望江乡及周边区域,一到6月,黄花进入盛产期,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朵朵花儿在空气中吸足了水分,花瓣肥嫩厚实,微风起时,迎风摇曳,好似立刻就要压断茎杆。
采摘回来,清水锅里一溜,只需撒上几粒盐,不用几分钟,清香扑鼻的黄花汤便做好了。夹一朵放进嘴里,其感脆嫩,其味甘甜,让人回味无穷。早上黄花下面条,中午黄花汤,晚上凉拌黄花,黄花早融入了渠县人民的血脉之中。
渠县黄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遥远的盛唐时代,甚至更早。民间自古有说法,食用黄花后,不管有什么忧愁都会烟消云散,因此黄花又被称作忘忧草。相传武则天对黄花菜情有独钟,由于思乡情怀,更是指明要家乡四川地区的黄花,于是渠县黄花被选定作为贡品运送到长安。武则天每天吃一小碗黄花银耳羹,到60多岁依然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终成帝业。渠县黄花亦成一时时尚,引得长安富贵人家人人竞食。
传说已久远不可考证,但渠县黄花自有非常之处,方能引得人人追捧。普通的黄花只有六根蕊,而渠县黄花却拥有七根蕊,故渠县黄花向来都有“黄花皇后”美誉,闻名遐迩。同时,由于渠县特殊的土壤、水质和气候,渠县黄花色泽鲜美、香气浓馥、嫩脆爽口,营养丰富,成为“全国黄花之一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夺得桂冠。做大做强“中国黄花之一品”然而,纵是如此人间极品,也曾一度走向衰亡。在那个运动四起的年代,渠县黄花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趣、大毒草,被勒令铲除、禁种。从此, *** *** 金灿灿的黄花地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草比庄稼深的集体农田,仅仅在望江乡一带还有些零星的黄花自生自灭,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时光如梭,历史的脚步来到上世纪90年代。 *** *** 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巴渠大地洋溢着全新的气息。黄花,这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宝贝,重新进入人们眼帘,进入各大餐馆、酒楼。但由于种植数量太少,始终供不应求,在那个市场经济尚不繁荣的时期,竟出现黄花比肉贵的情况。
为何不能迅速做大做强?渠县一农科技术员道出原委:“那时黄花保存、加工技术落后,黄花采摘下来,自然状态下半天就开始打蔫,农民怕烂在手里,谁也不敢放手去种!”
“如何才能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上世纪末,这一问题终于被 *** 响亮提出。渠县县委、县 *** 一班人审时度势,把目光 *** 到小小黄花上来。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响渠县黄花品牌!”渠县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在望江乡及周边区域,10万余亩优质黄花基地在统一规划下正逐渐实施;西南大学农业专家来了,黄花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得到大大加强,黄花保鲜运输及加工 *** 实现了,各式各样的黄花食品开发出来了;黄花产业协会也组建起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民再也不必担忧黄花积压腐烂,积极 *** 空前高涨。“中国黄花之乡”香飘天下杨成纯是渠县望江乡的一名黄花种植户,他种植黄花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以前地少,黄花产量低,出点花还不够自家吃。现在老杨的黄花不仅打入了达州市场,还成功进军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甚至去年还通过协会组织卖到了美国。
近年来,神州大地兴起“纯天然、无公害、保健型”蔬菜热,渠县黄花更以其绿色种植、营养丰富、味美价廉而备受青睐,市场上总是供不应求。在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的酒楼、火锅店,甚至出现了顾客见没有渠县黄花便转身就走的情况。
老杨笑了,去年他家光种黄花的收入便达十几万元,那不是黄花,是黄金哪!顾客们笑了,鲜嫩的黄花更大程度满足了人们视觉和味觉的需要,且物美价廉,痛快!渠县笑了,2008年渠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黄花之乡”,“渠县黄花”地理证明商标亦获准注册,渠县黄花终于取得与之相符的身份地位。
“渠江边上黄花香,黄花仙子 *** 忙。”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6月18日被定为渠县黄花节。庆祝活动上,人们载歌载舞迎接“黄花仙子降临”,当“仙子”摘下每年之一朵黄花后,渠县黄花就又要开始大面积收获,然后行销各地。
幸福时刻,大人眼中,是又一年的丰收;小孩眼中,则是又一顿黄花宴;游客也来了,掐下一朵鲜嫩的黄花,放在鼻尖上嗅个够:“香!渠县黄花香天下……”
二、帮我介绍一下达州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达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设立达川地区,1999年撤地成立达州市。
达州曾养育过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流。
达州曾是川陕 *** 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王维舟等老一辈 *** *** 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等50多位 *** 国名将。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复航后可直达成都、武汉、西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小时以内就直通重庆,到成都也仅需3个半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今日达州,已建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 ***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 *** ,同时由于达州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很大,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
全市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石膏、富钾卤水、 *** 矿、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
工业基础较好,已形成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 *** 、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了达钢集团、华蓥电力、达竹煤电、华川汽车、川东电缆、川环橡胶、地奥天府、美好塑业、智鹏麻业、金桥麻业等一批优势企业。
达州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很大,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 *** 材生产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 *** 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 *** 、儒教、道教”合一的 *** 胜地。
全市制定和完善了鼓励外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成立投资服务中心,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全程帮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 *** ,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重商、亲商、护商、爱商的政务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达州市委、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指导思想求实、工作作风务实、工作效果讲实”的“三实”精神,认真落实“想干事、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四干”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未来3—5年内投资300亿元,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倾力打造中国西部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
达州是 *** *** 的热土,达州是投资兴业的乐园;达州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 的达州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到达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近年来,达州市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实施“流通兴市”战略,夯实市场基础,培育市场主体,打造舰队,集 *** 气,努力构建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4亿元,增长15.2%,增幅居全省第2位。
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2.2亿元,同比增长15.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4.5%。
达州区位优势突出,商品辐射能力较强,人气旺盛。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近年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210、318国道纵贯全境,渠江航运通江达海,达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河市机场将于年底复航,达州已发展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独特的区位、交通枢纽和通讯优势,促进了商品的辐射能力的显著增强,目前已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涌入达州,上海上联集团、 *** 南益集团、北京全赢、 *** 德克士等企业纷纷入驻达州谋求发展。
去年以来,达州大力实施“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24字”发展思路,商贸流通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达州积极构建个体 *** 为主的商贸流通生力军,形成了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少环节竞相发展的商品流通新格局。
2003年,民营企业实现零售额55.8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9.1%,增长24%,比200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营销创新,连锁经营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便民连锁店、连锁超市、专卖店 *** 等竞相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已开始进步。
目前,全市连锁网点1600多个,2003年全市连锁企业零售额实现20.5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
全市重点培育了烟草公司、中油集团达州分公司、达州商业集团、天泰医 *** 集团、金属材料公司、鑫侬供销集团、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中贸粮油总公司8个骨干商贸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实现税利1.0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9.7%,6.2%。
商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2003年底止,全市有各类商品市场563个,经营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外贸自营出口也有了新的发展,出口产品除纺织品类和食用肉类两大主体产品外,已拓展到机电产品、中 *** 材、家具等产品,2003年外贸自营出口额达到1030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36.1%。
达州,自古以来就是四川农业大市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 ***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3年,达州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肉类总产量、乡镇企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3元,比上年增加130元。
达州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宣汉的黄牛奶牛、万源的旧院黑鸡和板角山羊、开江的白鹅等家禽独具特色,大竹的苎麻、渠县的黄花、达县的蚕桑、万源的富硒茶和两耳一菇(黑耳、白耳、香菇)、宣汉的地道中 *** 材等经济作物久负盛名。
近年来,达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市农村专合组织共有1426个,其中16户获“省百强农技协”称号,资产总额达3.2亿元,年经营收入20亿元,带动农户31.8万户致富。
全市共有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
今年1—5月,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45亿元,实现税金55 *** 万元。
目前,全市粮经播面比达到65:35,农产品综合优质品率达到48%。
四是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商品基地。
全市发展苎麻、 *** 、茶叶、油橄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建设“优质粮油、畜禽、苎麻、茶叶、果品、中 *** 材”等六大商品基地。
全市现已建成全国肉(奶)牛基地县3个、全国油料基地县1个、省级苎麻基地县2个、省产茶大县2个、省瘦肉型猪基地县5个、省水禽基地县3个,渠县黄花、柑桔基地被确认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竹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
达州始终把劳务开发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2003年,全市年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08万人,年均劳务收入30亿元以上,全市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600元以上。
达州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组建的川东北气矿和中国石化集团西南分公司进驻达州,全面负责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与管理及终端市场开发等工作。
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高度重视,要求宣汉县委、县***举全县之力抓好天然气资源开发,以更大的勇气,更务实的作风,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举措,积极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营造出了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政务环境,全力打造四川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开明和诚信吸引了两大石油国企公司在宣汉上100亿元的投资。
中石化集团西南分公司计划总投资56.2亿元开发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净化厂投资15亿元。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宣汉投资25亿元建罗家寨净化厂,之一期工程投资13亿元,2007年1月正式竣工投产,建成后日处理含硫天然气600万方,年外输天然气16.6亿立方米,年产 *** 30万吨
第二期工程投资12亿元,2009年投产,年外输天然气15亿立方米,年产 *** 26万吨。
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 *** 日处理能力更大、处理含硫量更高的净化厂。
同时,还将投资近50亿元,开发其它几个气田。
今年3月, *** 明伦集团看好宣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投资10亿元在宣汉建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已正式动工修建。
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52 *** 0万元,投资利润率13.45%,投资利税率23.6%,投资回收期(税后) *** 年。
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达州市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进行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该市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州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必将带动和促进达州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达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达州古时称“通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军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备建设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是川东旅游类型齐全和高品位旅游资源大市。
目前,全市有国家A *** 旅游区3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渠县龙潭—汉阙),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汉阙),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宣汉百里峡、万源花萼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
达州历史文化古老厚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渠县汉阙和宣汉罗家坝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宣汉罗家坝遗址,距今3000—4700年,33号墓坑凸现巴国王侯踪迹,是目前面积更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渠县冯焕、沈府君等7阙(称汉阙之乡),是我国更大的汉阙群,以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引起了中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关注;达县真佛山,一佛寺双塔刺破云天,是集“儒教、 *** 、道教”合一的 *** 胜地。
达州是 *** 老区,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王维舟纪念馆、张爱萍故居为 *** 的红色遗迹,生动再现了当年 *** 、***、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 *** 家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渠县三汇彩亭,踩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通川元九登高、巴山薅草锣鼓、大竹唢呐、巴山民歌等蜚声巴蜀内外。
达州市在推进“三个转变”过程中,始终把经营城市作为重点,植入新观念,创新经营思路,突出和彰显达州自身的特点,使达州旧貌换了新颜,2003年全市经营城市收入实现8.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2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名。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4%,其中,中心城区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他各县(市、区)完成投资1.57亿元。
市本级经营城市收入11053.6万元。
为了弥补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达州人广辟城建融资渠道。
按照“加快三个转变,推进三化进程”的总要求,全市上下创新了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把凡是可以用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的***资源全部纳入经营城市的范畴,全方位推进了城市土地、矿产及水、气、污水处理、城市出租车、公交线路经营权等城市公益 *** 业、公共资源经营。
成功推出了城区1053辆出租车经营权公开竞卖,实现竞卖收入8074万元;对市给排水总公司、市燃气总公司、市电力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几 *** 用企事业单位实行整体出让,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强力推进,达州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18.8%,2003年底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5万人,与2002年底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3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增长了3万人左右,中心城市扩张进入加速期。
达州市委、市***决定抓住机遇,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把达州建 *** 口5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大城市。
三、达州宣汉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7年4月,达州宣汉县辖27个镇、23个乡、4个民族乡。分别是:
1、镇:东乡镇、土 *** 、华景镇、樊哙镇、红峰镇、七里镇、五宝镇、峰城镇、白马镇、君塘镇、新华镇、黄金镇、胡家镇、毛坝镇、清溪镇、普光镇、天生镇、柏树镇、芭蕉镇、南坝镇、双河镇、大成镇、下八镇、土主镇、柳池镇、马渡关镇、桃花镇
2、乡:明月乡、老君乡、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黄石乡、庙安乡、天宝乡、红岭乡、柳池乡、三河乡、东林乡、凉风乡、庆云乡、马渡乡、上峡乡、塔河乡、茶河乡、天台乡、漆碑乡、石铁乡、厂溪乡、凤鸣乡、花池乡、隘口乡
3、民族乡:龙泉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
土家余门拳是四川地方拳术之一,传自四川简阳县余氏。源自华佗“五禽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特点的宣汉“余门拳”,到如今已传至第11代。余门拳以其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的特点,被载入了《四川武术大全》。
宣汉民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部达州市宣汉县辖区内的一种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曲式结构多彩;受古老民歌影响,宣汉民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山歌;二是小调;三是号子;四是风俗歌。马渡民歌曲韵悠扬,世人传唱,马渡被 *** 命名为“川东民歌之乡”。
“薅草锣鼓”入选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达州民歌之乡和四川达州民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