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茶祖之乡临沧,临沧名山名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临沧茶区——凤庆
凤庆县,又被称为蒲门,是云南省临沧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县,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凤庆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东与巍山县、南涧县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接壤。境内更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更低点为孟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县城海拔1578.8米。凤庆县属 *** 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 1200mm,土壤为红壤。有雨热同期,干凉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
据初步统计,凤庆古茶树资源丰富,其中,直径1米以上有3株,0.5以上有2000多株,0.5米以下有12000多株。栽培型古茶树群落3100亩, *** 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21300亩,加上野生古茶树群3,1600亩,古茶树资源共计56000亩。凤庆野生古茶树群落现有5800亩。主要分布在诗礼乡清华3000亩、郭大寨乡万明山1000亩、三岔河乡柏木1000亩、腰街乡新源600亩、大寺乡平河双龙200亩。其它存活少量分布的还有:凤山镇和小湾镇之间的大黑龙塘箐,凤山镇和雪山乡之间的大雪山箐,勐佑乡和大寺乡之间的大尖山箐,澜沧江以北鲁史、永新、诗礼、新华等四乡镇的博刀山、山顶塘、金堂山等山。凤庆沿江更具 *** *** 的古茶树资源地有三处:首先是鲁史镇团结村、河边村的大尖山、小尖山原始野生古茶树资源基因库;其次是小湾镇锦秀村的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最后是大寺乡平河村。
香竹箐古茶生长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自然村-农户承包土地的坎上,海拔为2245米。经国内茶叶专家多次鉴定和北京农业展览馆王广志教授以及日本茶业专家实地考察,这棵大茶树的树龄已达3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它的树高10.6米,树幅11.1×11.3米,胸径1.85米,围粗5.82米。"锦秀茶祖"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它是祖先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又是茶树起源地中心和悠久茶历史的有力佐证。
凤庆滇红茶“世界滇红之乡”,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更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凤庆古树茶采摘鲜叶以一芽二叶为主,茸毛较多,叶片厚软,叶芽肥壮,持嫩 *** 强。其内含物质丰富,粘稠度好,鲜叶内含多酚类物质比其它茶树丰富,多酚氧化酶活 *** 强。据分析,春茶1芽2叶鲜叶含 *** 3.56%,氨基酸2.90%, *** 30.19%,儿茶素总量134.19mg/g,经过加工能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凤庆其实上是个大茶区,不同乡镇的口感还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内质较为丰富饱满,水浸出物含量高,茶质肥厚而含物质丰富,滋味丰富醇厚,鲜爽甘甜度不错,苦涩方面都相对明显。
二、细说临沧茶区
临沧产茶区域主要集中在沧源、双江、凤庆、云县等地,其中享誉世界的万亩古茶树群落位于双江勐库大雪山,大雪山是非常重要的产茶区域,大名鼎鼎的冰岛就位于大雪山东半山。
临沧是非常重要的普洱茶产茶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 *** 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更大、更具 *** *** 的地区之一。
临沧茶和版纳茶相比,整体表现:苦弱涩强,在口感表现上稍硬,汤质刚强,口感较窄,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 *** *** 稍高。
临沧最出名的山头当属勐库十八寨,坊间有言: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
东半山:忙蚌、坝糯、那焦、邦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
西半山: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邦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
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冰岛、昔归、坝糯等,各寨滋味均是各有千秋,文章会在下面做出一些解读。
冰岛之名,在普洱茶界真是至高无上的,除了老班章,似乎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冰岛到底是被炒作,还是真有神乎其神之味?
其实两方面都有,冰岛茶确实好喝,但炒作的水分也让它的 *** 名气膨胀了很多,先不说炒作是谁的过,我们只聊实实在在的茶山和茶。
冰岛村委会下辖五个村子:冰岛、地界、糯伍、南迫、坝歪,其中坝歪和糯伍位于东半山,其余三个寨子位于西半山。
先说冰岛老寨,这几年来,冰岛简直被神话了,冰岛茶比老班章茶还难买,最主要的原因是,冰岛老寨的茶树是真的少,小树茶都很少,更别提古树茶了。
冰岛老寨称得上古树茶的大概有一百多亩,而1949年以后新种植的小树茶有六七百亩,这个数字在众多茶山中简直不值一提,而且每年春茶开采,就有很多 *** 和广东的老板守候在茶树下等着买,这么点茶,还不够上山蹲守的茶人分,平时喝茶为乐的茶友更别提买冰岛茶有多难了,冰岛茶贵,物以稀为贵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冰岛茶为何能圈住这么多粉丝?因为真的好喝。冰岛茶的好喝,是老幼皆宜新旧都爱的适口。
冰岛古树茶,品饮时入口苦涩度非常低,前两泡可能会觉得平淡,但丰富的层次感也正是在这种递进中逐渐展现,茶汤咽下后,茶味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铺陈,堆砌成非常馥郁甘甜清冽的茶味,回甘生津绵润细腻持久,茶汤饱满度非常高,回甘尤其鲜爽怡人,至于大家最熟悉的 *** 香,在三四泡之后,喉咙部位会有清凉的回甜,甜味荡漾着 *** 的凉爽鲜甜,很舒适,而且出汤后的冷杯香非常高亢,也展现出极其高冷的 *** 甜香。
冰岛茶最难以言说的,是它入口时可能让人觉得淡,但绝不会有单薄感,而在两三泡之后,茶味浓郁汤质饱满,层次极其鲜明,有种不动声色占领口腔沁入感官的绵润,这种动人心魄的魅力,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市场上的冰岛茶,尤其古树茶十有 *** 都是假,想喝纯正冰岛茶的茶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在冰岛这一带,古茶树数量上不是很壮观,生长形态却非常抓人眼球,尤其是南迫、地界、糯伍这几个名声默默隐藏在冰岛背后的老寨子,历史非常悠久,古茶树枝干曲折遒劲,有种沧桑的韵味,形态堪称超凡脱俗,如果去到勐库西半山,一定要去走走这几个寨子,感受古茶树的历史风骨。
糯伍老寨在2003年以前就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子,由于位置太偏僻,一直没有通电通路, *** 组织过一次 *** ,许多人家都搬到了公路旁边,成为糯伍新寨,但古茶园在糯伍老寨周围,每年采茶的时候,拉祜族村民依旧回到老寨采茶。
糯伍老寨的茶,真的是非常之稀有了,即便是茶山已经被现代化气息渲染严重的今天,去糯伍老寨古茶园依然要爬三个小时的山路,糯伍老寨只有七八十亩古茶园,但树龄比较大,而且没有经过矮化,生态环境非常原始,真正的大自然的馈赠,是纯正的勐库大叶种味道。
糯伍老寨的茶,外形上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毫毛细密油润,非常黑亮,做成饼茶以后条索分明,色泽乌润,在阳光下尤其油亮,非常 *** 。
糯伍老寨的古树春茶,在新茶时汤色就呈现明 *** ,深邃透亮,茶汤有非常馥郁的花香味,浓而不艳是比较独特的地方,香气沉稳,冲泡时稳定 *** 强耐泡度高,茶汤饱满丰润,韵味明快,苦化的快,回甘绵润。
糯伍老寨的茶, *** 和冰岛不相上下,非常非常难得,且喝且珍惜。
地界这个寨子,就像深海里的宝石,知道的人不多,品质却很高。地界和糯伍差不多,都因为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曾经被 *** 组织 *** ,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树,品质不亚于冰岛,每年地界产的鲜叶,都是运到冰岛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实际上市场上所说的冰岛茶,大部分指的还是冰岛行政村下辖五个村寨产的茶,好在这几个寨子都没有砸了冰岛的招牌,可谓深藏功与名。
冰岛——南迫老寨:南迫老寨距离冰岛老寨约五公里,没有大路能上去,走山路要一个多小时,闭塞程度可想而知,南迫老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通电, *** 曾组织过一次 *** ,搬到冰岛老寨下方位置,后来有十多户人家觉得还是家乡好,又搬回去老寨居住,不过说起来,南迫老寨并不大,就算没 *** 的时候,这个历史超过五百年的拉祜族老寨也只有七十多户人家。
南迫老寨的古茶树资源比冰岛老寨要丰富很多,而且南迫老寨海拔高,地势急,生态环境非常原始,古树茶和森林古木混生,树龄大,保存的非常好,其中生长着一棵勐库茶王树,高三层楼,树围超过三米,非常壮观,这个地方因为是个 *** 寨,山高皇帝远,至今没通电修路,而且生长了几百年的古茶树也没经过人为矮化,这棵茶王树也就 *** 生长了,枝桠疏影横斜,藤蔓攀附在树干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南迫老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收茶确实非常不便,每年有很大一部分鲜叶都是由当地拉祜族运到冰岛老寨卖给收冰岛茶的茶商,其实不止南迫老寨,包括地界、糯伍的茶,很大一部分都是运到冰岛老寨当做冰岛茶卖,但是这几个寨子的茶品质都是非常高的,真假莫辨,要是能买到这几个寨子的冰岛茶,也算碰上良心卖家了。
南迫老寨的茶,喝起来非常清甜,微微清苦,回甘很好,绵润甘淳,花香沁人心脾,南茗佳人在2010年南迫老寨还不是很受关注的时候做过一款古树茶,量不多,口感非常好,特色比较鲜明,适合偏爱小清新的茶友。
坝歪古树茶生长海拔1500米勐库东半山产茶区,属冰岛村委会,较冰岛村的其它茶区而言,由于坝歪山是目前勐库镇唯一不通公路茶山,所以当地的古树茶受其它茶种的影响最少。
坝歪山地理位置与冰岛寨茶山紧挨在一起,茶品与冰岛老寨相差不多,但由于冰岛老寨已名声在外,因此坝歪茶现在的价位比冰岛茶也就显得更有优势了!
同时由于坝歪茶山交通不变,因此茶叶都是在当地初制好后才下山,这造就了坝歪茶品质的纯正!
现在冰岛五寨的茶都打冰岛的名儿,五个寨子的口感还是稍有差别:
南迫:回甘相似冰岛,回甘快,但没有冰岛的鲜爽,口齿间留香没有冰岛持久
地界:留香像冰岛,但是回甘没有冰岛快, *** 甜没有那么明显
坝歪:茶气像冰岛,不过坝歪的茶叶也分两种口感,坝歪老寨下面的香气好涩味稍微重点,老寨左边的有点偏甜,茶气稍微要弱点,感觉茶叶的水分太足了那种,喝着水甜水甜的
糯伍:茶气更平和一些,香气和冰岛有点不同,但是口感很好…
地界和南迫会比坝歪和糯伍茶价高,因为地界通车,南迫通车,茶商们更容易去到,坝歪和糯伍要走路上去,村民们上山去需要40-50分钟,要是城里的朋友去了可能要走上两小时左右…
昔归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
昔归古茶,忙麓茶,一个简单的茶,现在被搞得很复杂。
之一,树龄最老的, *** 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之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
忙麓山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 *** ,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昔归茶苦涩回甘。入口先觉苦涩﹙尤其是新生茶﹚,但化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持久的回甘。茶气强劲。邦东古树茶大多茶气强劲而有霸气﹙其中以昔归忙麓茶为 *** ﹚,只有少数片区为香甜型。
口感饱满纯正和谐。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昔归茶,目前采摘面积至多在300亩,春茶产量最多在1.5-2吨,秋茶数量应该只有春茶三分之二。如果以大滇标准选择忙麓山的茶来做,预期总产量,应该在1吨以内。这样,按我们通常收茶的惯例,千万不能在一个地方收购超过20%的茶,否则, *** 就会剧烈上升。所以,更佳收购量不宜突破200公斤,当然,如果放宽标准,非忙麓山的茶,那就会较多了。
勐库——大雪山:勐库大雪山位于东经99゜46—99゜49,北纬23゜40—23゜42。澜沧江和小黑江从山 *** 过。植被类型属于南 *** 带山地季雨林,这里生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约一万二千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更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更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群落所处植被类型属于南 *** 带山地季雨林,野生古茶树为二级乔木层优势树种,其生长密度(包括自然繁衍的植株)平均为一个样方(62m2)19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古茶树群落属原生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 *** 极为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在云南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云南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更高、密度更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 *** 成份( *** 、氨基酸、 *** 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 *** 强,是抗 *** 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大雪山正山古树茶:大雪山位于云南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镇。“若论普洱茶,必言大叶种,勐库大叶茶,品种称英豪”;,云南双江勐库镇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勐库大叶种茶属乔木型、特大叶类、早芽种,在茶业界享有较高的美誉度。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 *** 会评定了之一批30个茶树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榜上有名。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至2750米,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更高、密度更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 *** 以上。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双江县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大雪山正山古茶、大雪山正山古树春茶饼均系选用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制成,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无毫。闻之有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 *** 劲足霸道,存放时间短不宜多饮,特别适宜长期收藏贮存。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懂过这个名字,很多茶友可能没听说过,认识懂过更大的难度来自于交通,懂过的位置真的很偏僻。
懂过位于邦马大雪山的一条小的延伸山脉上,面对着邦马大雪山,而且懂过周围有五六座山峰层层叠叠的阻隔着,还有两条河环绕其间,地理环境极其封闭,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总是缺少宣传,名气自然小。
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更大的寨子,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连成一片,单是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
懂过茶园面积合起来约有5700亩,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面积辽阔,郁郁葱葱延绵不绝,年产毛茶上百吨,在懂过,树龄数百年的、树围一百厘米以上的古树茶很多,良好的古树茶生长环境,深远的茶树栽培 *** 历史,以及原始的生态环境,都是造就懂过高品质好口感的关键因素。
懂过的古树茶,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是香气非常高亢,沉稳的果蜜香宛转悠扬如同草原牧歌,有种奔放张扬的活力;其次是茶味非常浓,苦涩均重,但属于很清爽的苦,而且化的很快,回甘生津几乎是迅猛刚劲的。懂过的茶,还有个特点,茶气足,体感强烈,在甘甜淳润方面,懂过不如冰岛昔归,但在刚劲的茶气方面,懂过有过之而无不及。
懂过的茶,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整体滋味口感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名山头,但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很多茶人不愿意去到懂过收茶,所以市场上要想买到懂过的古树茶也并不容易,而且懂过的茶,难得还保持着比较高的 *** 价比。
大户赛是勐库西半山海拔高度仅次于三家村的古茶园,大户赛的名气比小户赛豆腐寨要大,主要是因为邦马大雪山上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去野生古茶树群落,更好的路线就是从大户赛去,自从这片野生古茶树群落被发现以后,大户赛就顺带成了专家学者的 *** 地。
和大户赛距离最近的寨子是豆腐寨,相距约5公里,大户赛现在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主要是拉祜族和汉族,拉祜族集中在山坡下的平地,汉族集中在半山腰的梁子上,但更先在大户赛定居的是拉祜族和佤族,最少三百多年前,拉祜族就已经开始在大户赛种茶,现在大户赛树龄较大的超过两百年的古茶园大部分集中在拉祜族居住地周围。
1949年之后,大户赛曾大面积种植过茶树,到现在这批茶树也有五六十年,长势良好,这些新栽的茶园葱葱郁郁的连成片,横跨几个山头,非常壮观。
大户赛的古树茶做成毛茶后乌亮油润,色泽比较深,条索狭长,当地人称之为“大黑叶”, *** 成饼非常漂亮。
大户赛的新茶,品饮时汤色明黄透亮,香气是清幽恬淡的花香和馥郁的果甜香,茶汤入口甜度明显,苦涩化的快,苦味较低,涩重于苦,回甘生津迅猛持久,饮过之后喉咙一段舒爽甘淳,韵味凛冽,沁人心脾,叶底黄绿色,柔软,韧 *** 好。
豆腐寨和小户赛中间隔着一条河,两寨呈现对望之势,以前小户赛的人称豆腐寨为中户赛,根据地形蜿蜒向上,依次是小户赛、中户赛、大户赛,后中户赛改名豆腐寨,并沿用至今。
豆腐寨属于公弄村委会,是个纯粹的汉族寨,豆腐寨也是产茶大寨,现有七十多户人家,位于邦马大雪山上,虽然海拔不低,但地势较低,沿着大雪山往上,在豆腐寨上面还有两个寨子——五家村和三家村,三个寨子中间是连绵成片的古茶园。
豆腐寨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茶树围绕在房前屋后,房屋和古茶树交叉分布,景观秀丽别致,生态环境好。
豆腐寨的古树茶特点在大雪山派系中略显突出,首先是香气,大雪山的茶,比如大户赛小户赛三家村,都以果蜜香见长,豆腐寨的古树茶新茶时期展现出清新的花香,经过几年存储转化逐渐趋于果蜜香。
外形上来说,豆腐寨的茶条索黑亮肥壮,白毫尽显。香气非常高亢,洗茶时就能闻到很馥郁的花香,茶汤入口,苦味和甜味几乎同时显现,苦味化的非常快,一闪即逝,回甘生津明快鲜爽,两泡之后整个口腔都是甜润的,有舌底鸣泉之感。
豆腐寨的茶,还有一个特点,当年的新茶就展现出很好的茶汤厚度,这是非常少见的,茶汤在三四泡时有比较明显的粘稠感和饱满度。
近两三年,豆腐寨的古树茶在市场上并不少见,但往往是这种常见的山头,更不容易买到真的,真正的豆腐寨古树茶,入口即有惊艳感,香气劲扬,汤色清亮,一瞬间的苦味之后就是爆发出来的甘甜,饱满甘淳,触动人心。
若去到大雪山,一定不要错过豆腐寨的风光。
小户赛和公弄隔着一条沟壑,小户赛拥有勐库面积更大的古茶园,并且保存的非常好,小户赛有两百多户人家,分为三个寨子一个汉族寨子,两个拉祜族寨,相隔不远,小户赛的人无论汉族还是拉祜族都会说两种语言,交流非常方便。
小户赛背靠邦马大雪山,从小户赛到享誉世界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要走两个小时,小户赛的古茶树生长在村寨周边,一进村寨就能看到长势旺盛的古茶树,房前屋后管理很方便。
小户赛古茶树的特点是树龄大,自然环境成长,生态原始,古茶树和森林混生,品饮时有独特的森林清香。
在口感上,小户赛的古树茶表现出馥郁的果蜜香,这也是大雪山古树茶的共同特点,外形上,小户赛古树茶叶片肥壮,梗圆,当年新茶汤色清亮嫩黄,有宝石的璀璨感。香气属于比较高亢明锐一类,从冷杯香到茶汤咽下后扑出来的香气都展现的清新热烈,而且口齿留香之感非常浓烈。茶汤入口苦弱,涩味比苦味微重但相比其它茶区要淡一些,苦味化的速度一般,回甘生津非常明快,回甘产生的甜味能够迅速稀释苦味,总体来说是偏水甜香扬一类的茶。
水路适中,稍偏细腻柔软,又不是特别明显,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是喉韵非常舒爽,尤其是鲜爽馥郁的果蜜香沿着喉咙奔流在呼吸间时,感觉心旷神怡,齿颊留香,而且回甘和喉韵非常持久,耐泡度也很高。
小户赛的古树茶,从新茶开始就展现出良好的品饮口感,在后期存储中也有很不错的表现,是真正的宜品宜藏。
勐库——公弄:公弄是勐库最古老的寨子,是茶祖濮人生活过的地方,更先发现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就是公弄人,公弄是个古老纯粹的 *** 族寨子,他们千百年来对自然保持着敬畏之心,爱护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公弄也是茶树科研人员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是研究普洱茶茶种和驯化过程的更佳天然茶库。
在1950年以前,公弄就已经是勐库很有名的产茶大寨,至少有两千亩茶园,后来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古茶树砍了很多,新栽种了上千亩茶园,所以今天的公弄,古茶树多,但树龄达到三百年以上的就很少了。
公弄还是之一批 *** 红茶的寨子,公弄的红茶 *** 技术从凤庆引进,除了普洱茶,红茶也已经成为公弄的一张标签。
勐库东半山(东来、那赛、那焦、坝糯)
东来,实际上东来现在已经不是村委会,214国道修通以后,东来成了一个交通死角,愿意去收茶的人不多,我们都知道,交通闭塞往往意味着落后和原始,实际上东来的茶品质很高,而且古茶园面积不小。
从那赛开始往上,几乎都是藤条茶,东半山是藤条茶的天下,那赛三个寨子大部分是拉祜族,对茶树的管理非常细致认真,今天的那赛,古树茶数量不是很多,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栽种的两千多亩新茶树非常出名。
那焦的海拔很高,而且那焦一带村寨都沿着公路呈现密集型分布,公路两侧全是藤条茶,那焦七个寨子都产茶,古茶园零散分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树龄不是很大,超过两三百年的古茶树就比较少。
坝糯是东半山更大的寨子,现在有三百多户人家,汉族大约占85%,其余是拉祜族,在茶山上,我们见到过很多这种多民族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寨子,数百年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实在难能可贵。
坝糯是最著名的藤条茶产地,藤条茶面积也是双江之一,现在留下来的大约有1500亩,每年都供不应求。
坝糯是东半山海拔更高的寨子,站在坝糯,可以一览西半山的风光,坝糯虽然海拔高,但地势很平坦,呈阶梯状层层平铺,坝糯的梯田也是一道风光,如果有幸去到茶山,一定要去坝糯看看美丽无双的藤条茶和清新秀丽的高山梯田景致。
三、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1、临沧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2、“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式的话语里,茶叶排在最后一位。但这既轻且薄的茶叶,却牵动着重大的历史进程。
3、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均出于中国,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代, *** 薪火相传。通过贸易、 *** 与文化交流,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小小树叶不但 *** 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民族,还促成了美国的诞生,推动了英帝国的崛起,加速了清帝国的衰败。
4、可以说,茶叶之路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之路。茶,已经成为中国这个茶叶帝国的一种象征……
5、茶为国饮,生于名山秀水之间,得天地之精华,儒家以之养廉,道家以之求静,佛学以之助禅。茶的文化内涵已超出其本身的物质层面。从总体上讲,茶文化中心一直在南方,这不仅是因为茶的原产地在南方,更因为五胡乱华以后我国经济、文化发达之区已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
6、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的发明 *** 物来治疗疾病的人。
7、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 *** 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处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的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 *** 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8、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但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这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 *** 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9、在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把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这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10、现在所能够看见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的,最早并且最可靠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说明“荼”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中产阶层中流行。
11、我国何时开始流行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 *** 、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 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12、《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入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之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只在南朝风行,北朝尚未以之为怪也,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13、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14、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15、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 *** 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16、“只知饮酒能醉人,名茶胜酒醉十分;澜沧江水煮香茗,主人情意暖三分;一杯未尽我醉倒,醉他三年还不醒。”这是诗人李尧写在茶乡凤庆的一首诗,他把饮茶的情趣描绘得淋漓尽致。临沧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17、有关茶的理论知识,有关茶的栽培加工经验的总结,有关茶的施政和法规,有关茶的礼俗、 *** 、文学、艺术、茶艺、音乐舞蹈、产品包装等方方面面,浩若烟海,美不胜收。例如在茶俗和饮用方面,汉族彝族有小陶罐烤茶,百抖茶,竹筒雷响茶,凉拌酸茶芽;佤族有鲜叶茶,火炭茶,生煮茶,盐咸茶,茶胶茶;傣族有糯米香茶,竹筒茶; *** 族有青竹茶,酸茶,糊米茶,竹筒蜂蜜茶;0拉祜族有烤茶,火炭茶,定亲茶,结拜茶。 *** ,德昂族,苗族也有各自不同的茶饮茶俗。此外各民族还口头创作了反映茶的民歌、诗词、楹联、谚语和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茶还渗透到音乐、舞蹈中,说茶、唱茶、跳茶、茶道、茶艺等等,更是百花齐放。云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两次参加国际西湖茶会,带去表演的茶道、茶艺,赞誉如云。凤庆创作的《滇红的故乡》歌曲由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蒸绿特级蜜情香》歌曲由歌唱家关牧村演唱, *** 的金曲碟子传遍国内外。
18、沧源佤山艺术团的茶歌茶舞表演到北京、巴黎,新加坡。临沧市歌舞团在2006年中国临沧茶博会上表演的大型广场歌舞《茶之歌》,宾客赞不绝品口。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歌舞团编排了一系列茶歌、茶舞节目,深入到全省各地巡回义演,以歌交友,以舞传情。临沧还建起了茶文化风情园,把各民族茶文化浓缩于一炉,展示茶产业,宣传茶产业,起到窗口作用。临翔、双江等地塑起了神农茶祖像,供人们祭祀缅怀神农茶祖,祈祷和谐安康。反映茶文化的著述、光碟纷纷出版发行,如《中国临沧原生茶》画册、《中国临沧茶文化》专著。
19、茶业厂家出版书籍、集子、画册、折页,广泛宣传茶叶产品。商品包装盒、袋更是五花八门,设计印刷十分精美,折射出茶包装文化的发展进步。古茶园、古茶树博物馆也纷纷亮相,从另一个层面展现临沧的茶文化。市县 *** 和企业还利用了信息技术,设立茶叶网站,让世界了解秘境临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