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之乡古镇(孝感汉正古镇)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很多朋友对于汉孝之乡古镇和孝感汉正古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蓝田县四大古镇
  2. 安徽古镇排名前十
  3. 孝感古镇古村有哪些比较好玩的

一、蓝田县四大古镇

1、洩湖镇,焦岱镇,葛牌镇,玉山镇。蓝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西安市下辖的区县,蓝田距离西安市区22公里。蓝田建制于秦献公六年(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开始置县,以《周礼》玉之美者为蓝,县出美玉,故名蓝田。历代县名时有更易,秦孝公设芷阳,汉有灞陵、南陵,北魏设杜县,北周改县为郡,原辖地分玉山、白鹿二县,武帝建德二年(573),又将玉山、白鹿并为蓝田县;武德三年(620)改白鹿为宁民县;贞观元年(627)并玉山、宁民为蓝田县。汉、魏、晋、唐隶属京兆,五代宋金时有沿革,元属奉元路,明、清均属西安府。

2、公元713年,唐西安京兆府下辖二十二县:万年长安蓝田高陵鄠(户县鄠邑)盩厔(周至)泾阳三原新丰始平上宜醴泉云阳!

3、唐代后,后梁改为大安府,后唐再改回京兆府。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名称都未曾变化!

4、北宋京兆府下辖十三县:长安、樊川、鄠、蓝田、咸阳、泾阳、栎阳、高阳、兴平!

5、金京兆府下辖十二县: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终南、栎阳、鄠、咸阳!

6、西安府(2厅1州15县):(孝义厅+宁陕厅+耀州)+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户县鄠邑)、盩厔(周至县)、咸阳县、兴平县、礼泉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富平县、同官县。

7、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西安府蓝田县+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设立孝义厅:

8、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秦岭有虎,屡伤人畜。省抚派宜君营兵扑杀月余,无所获。由于山大林密,易藏奸宄,朝廷决定把西安府辖下咸宁县(今长安县)蓝田县和商州镇安县三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

9、西安府咸宁县(今长安县):划出咸宁县(今长安县)秦岭以南区域。

10、西安府蓝田县:划出蓝田县秦岭南境山地区域(今葛牌镇部分区域)。

11、商州镇安县:划出镇安县东北部区域。

12、将以上三县边境分割划出的区域合并组建设为孝义厅。厅名取周宣王宰相张仲“孝义为本”之意,在孝义川设立孝义厅(孝义厅厅址在今柞水县),设抚民同知驻孝义川。(可以说孝义厅是柞水县的前身),但孝义厅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孝义厅属于西安府管辖,属于西安府的地盘。随后为时不久蓝田南部边境区域又归蓝田,其后再无变易。

13、 *** 2年(1913年)孝义厅改名为孝义县, *** 三年(1914年)孝义县改名为柞水县,1914年柞水县也不属于商州(商洛)管辖。1914年柞水县属于西安府后设立的关中道管辖,属于关中道的地盘。后柞水县由陕西省四区 *** 专员公署管辖。

14、清朝乾隆四 *** (1783年),朝廷又将长安县、盩厔县(周至县)、洋县、石泉县、镇安县五县相邻边境区域划出,合并组建设立为五郎厅,(五郎厅厅址在今宁陕县)。

15、嘉庆五年(1800年)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属西安府管辖)。

16、1913年宁陕厅改名宁陕县(属汉中道管辖)。

17、随后几年,下令撤销西安府名称改名设为关中道。

18、随后撤消西安府设为关中道,关中道管辖43个县关中道治所驻长安县,下辖43县(西安诸县均属之,长安县咸阳县兴平县高陵县临潼县鄠县(鄠邑)蓝田县泾阳县三原县盩厔县(周至)等等

19、 *** 17年(1 *** 8)通令取消道制。以后在省、县之间增设行政 *** 区,1935年开始为县增设划分行政 *** 区,各区设专员公署。

20、将陕西划分为了十个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陕西省于 *** 24年(1935)至 *** 28年(1939),先后设置了十个行政 *** 区,并分别在榆林(之一区)、缓德(第二区)、洛川(第三区)、商(县)州(第四区)、安康(第五区)、南郑(第六区)、邠县(第七区)、大荔(第八区)、凤翔(第九区)、咸阳(第十区)设立了专员公署。全省共 *** 县(增加平民县)。

汉孝之乡古镇(孝感汉正古镇)-第1张图片-

21、 *** 28年(1939)各行政 *** 区具体划分如下:(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

22、之一行政 *** 区,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署)设在榆林,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葭县8县。

23、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绥德,辖绥德、肤施、延川、延长、安塞、 *** 、保安、清涧、吴堡9县。该行政 *** 区属解放区,后将二区名义正式取消,将二区原辖县交由一区专署代管。为进一步 *** 陕甘宁边区,遂于 *** 29年(1940)初,将二区专署改设在耀县,辖耀县(原属七区)、宜君(原属三区)、同官、栒邑、淳化(原属七区)5县。

24、第三行政 *** 区,专署设在洛川,辖洛川、鄜县、中部、宜君、宜川、甘泉6县。 *** 30年(1941)又辖黄龙设治局。

25、第四行政 *** 区,专署设在商县,辖商县、雒南、商南、镇安、山阳、柞水6县。

26、第五行政 *** 区,专署设在安康,辖安康、白河、平利、汉阴、洵阳、岚皋、 *** 、石泉、镇坪、宁陕10县(宁陕县原属第四区, *** 26年4月划属第五区)。

27、第六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南郑,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镇巴、褒城、宁羌、佛坪、留坝、略阳、凤县12县。

28、第七行政 *** 区,专署设在邠县,辖邠县、长武、乾县、耀县、醴泉、同官、永寿、栒邑、淳化9县。

29、第八行政 *** 区,专署设在大荔,辖大荔、朝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蒲城、郃阳、韩城、白水、澄城、平民12县。

30、第九行政 *** 区,专署设在凤翔, *** 28年(1937)迁至宝鸡县,辖凤翔、宝鸡、盩厔、扶风、陇县、岐山、郿县、武功、汧阳、麟游10县。

31、第十行政 *** 区,专署设在咸阳,辖咸阳、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泾阳、兴平、高陵10县。(当时还没有西安市,省下来就是县,这些区域都归咸阳专区管辖)

32、1938年 *** 将关中道西安府下的长安、临潼、蓝田、富平、三原、鄠县(鄠邑)、泾阳、兴平、高陵10县都划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管辖,以前没有市,省下来就是县。(西安市还没成立)(咸阳专区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安市)

33、到了1948年,陕西重新区划调整全省区划,这一次共设立了十一个行政 *** 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的级别)。各区辖县划分如下:

34、之一行政 *** 区辖榆林、神木、府谷、葭县、横山、定边、靖边、延安、延长、保安、甘泉、鄜县、安塞、延川、绥德、米脂、清涧、吴堡、 *** 19县。

35、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华(县)州,临潼、蓝田、渭南、华阴、潼关6县。

36、第三行政 *** 区辖富平、三原、高陵、泾阳、耀县(耀州)、铜川、宜君、黄陵、淳化9县。

37、第四区行政 *** 区辖商县、雒南(洛南)、商南、山阳、柞水、镇安6县和龙驹寨设治局(1947年6月设立)。

38、第五行政 *** 区辖安康、汉阴、洵阳、白河、平利、 *** 、石泉、镇坪、岚皋、宁陕10县。

39、第六行政 *** 区辖南郑、城固、西乡、洋县、沔县、褒城、宁强、略阳、凤县、镇巴、佛坪、留坝12县

40、第七行政 *** 区辖乾县、醴泉、永寿、邠县、栒邑、长武6县。

41、第八行政 *** 区辖韩城、朝邑、郃阳、平民、大荔5县。

42、第九行政 *** 区辖宝鸡、汧阳、郿县、麟游、扶风、岐山、陇县、凤翔8县。

43、第十行政 *** 区辖武功、兴平、咸阳、长安、盩厔(周至)、鄠县(鄠邑)6县。

44、第十一行政 *** 区辖蒲城、澄城、白水、宜川、洛川5县和黄龙设治局。

45、1948年蓝田临潼被划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第二行政 *** 区专署设在华(县)州,辖临潼、蓝田、渭南、华(县)州、华阴、潼关,这6个县都由华(县)州专区管理。

46、随后,1949年 *** 胜利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 *** 后期设立的所有行政 *** 区全部撤销。

47、1950年开始重新区划调整划分。陕西被重新划分为9个专区,1950年全省整编为榆林、延安、绥德、渭南、咸阳、宝鸡、商雒、安康、南郑9个专区,专区辖96个县市!

48、1950年5月在渭南县县城设立渭南分区专员公署,领渭南、临潼、蓝田、华(县)州、华阴、潼关、大荔、朝邑、郃阳、韩城、澄城、蒲城、白水13县全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1月高陵,三原、泾阳,富平、耀县这5个县也被划归渭南专区。1953年渭南专区共计18个县。

49、临潼蓝田先归第十行政 *** 区(咸阳专区),后归第二行政 *** 区(华州专区),后归(渭南专区)管辖。

50、1950年蓝田设有治城、洩湖、鹿走、汤峪、焦岱、蓝桥、普化、玉山、横岭、玉川、灞源、葛牌12区,区辖115乡。

51、1955年7月将蓝田齐家村划归至灞桥区。

52、1956年2月将蓝田宽沟、青岗2乡及万灯寺乡的万灯寺、红石沟、大沙窝等村划归柞水县(柞水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3、1956年将和渭南县共管的青岗坪和厚子镇(厚镇)划归蓝田县。

54、1956年5月蓝田将秦岭口乡及万灯寺乡的大阳坡、西牛槽共21个自然村划归商县(商县1956年属商洛管辖)

55、1956年7月将阿氏庄乡的沙河村划归灞桥区。

56、1956年,将临潼蓝田划归陕西省直管

57、1958年11月将陕西省直管的长安、蓝田、临潼、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58、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户县划出。

59、1983年10月,将渭南专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专区所属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划归西安市。

60、临潼蓝田断断续续进进出出被划归渭南的时间一共共计长达26年之久。

61、蓝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非常悠久。悠久的行政建制史为西安市现存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蓝田”二字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也从未改过名字,迄今历时2400多年,是西安地区所有辖县中设置最悠久的城市了。

二、安徽古镇排名前十

1、中国画里宏村,桃花源里人家。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脚下,是一座拥有大量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古村落。村中构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颇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 *** 。宏村素有“画里之乡”之美誉,依山傍水,既有水的灵 *** ,又有山的幽趣,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之标本。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2、大唐后裔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古村落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 *** 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西递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3、中华写生之一村。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距泾县县城60公里。查济古村现存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惜纸炉等,如同一座古建博物馆。这里是曾有108座庙宇、108座祠堂、108座桥梁的神奇村落,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虽大半残破,却依旧是保存完好的元明清三代古民居群。

4、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安徽绩溪县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这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历经 *** 的古祠堂,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娇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众多徽文化遗存在这徽风古韵里、意境田园中得到有序传承。龙川村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荟萃,龙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

5、春秋古镇、皖中水乡。位于安徽肥西的三河古镇,具有 *** 0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而得名。几 *** 的历史积淀,让这里成为人文荟萃、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三河古镇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洁白的马头墙令人遐想徽派建筑的神奇,黝黑的屋脊瓦参差错落有致;檐牙高啄依势而立,茶楼酒肆星罗棋布;亭台楼阁傍水,小桥掩映其间,河水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云落水底历历在目;水中游鱼相戏,岸边垂柳依依。

6、“唐朝模范村”。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 *** 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素有“中国田园诗画乡村”之美誉,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态多元。

7、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因村落按《易经》“阴阳八卦”理论选址布局,阳为呈,阴为坎,唐末易名“呈坎”。这座有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曾经是朱熹笔下的“江南之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罗东舒祠”和“呈坎村古建筑群”先后被 *** 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呈坎一生无坎”,呈坎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的传奇过坎文化,在诸人眼中,呈坎成了一方圣地。

8、著名的“民舞之乡”。义门镇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部,这里是汉代孝子韩伯俞故里,唐代为“真源县”,同治三年(公元18 *** 年)涡阳建县时,将“仪”改为“义”。原镇上寺庙林立,至今仍有 *** 寺、玉皇庙等宫观寺庙。农历四月初八的香火会、十月初一的腾龙会,正月初八的孝道会,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如 *** 会、高跷、花鼓灯、棒鼓舞,腰鼓队、狮子舞、大头和尚戏柳翠等,共同构成了义门古镇特有的风情,也成就了义门人的自信与骄傲。

9、皖东“千秋古镇”。龙岗古镇位于天长市东北美丽的高邮湖畔,为皖东“千秋古镇”,拥有 *** 历史,素有“富龙岗”之誉。龙岗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特色旅游镇(村)。镇内明清古民居特色鲜明,保存完好。雕梁斗拱,排山隔扇,浮梁浮柱可谓衣衫古典;古街幽巷,秀树参天,长条石板尤见容颜沧桑。行进在阡陌交错的古街道上,徜徉于明砖清瓦的庭院深巷之中,浑然不觉已融入历史,心灵的纯净和淡然不期而至。

10、“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临涣古称铚城、名起涣水、威震淮海,有着 *** 的历史厚蕴和多年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坐落于城中。古镇临涣历史悠久,商业繁荣,古建筑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拥有 *** 历史的古镇。春夏之际,城墙上林木葱郁,逶迤数里,成为临涣一道亮丽的风景。临涣也是江淮地区闻名遐迩的茶镇,人们生活在慢节奏中,小镇沿街布满茶馆,茶馆里坐满品茶的清客,一杆旱烟、一壶棒棒茶,悠然自得。

三、孝感古镇古村有哪些比较好玩的

1、孝感是湖北省知名度非常高的一座城市,这里以孝道出名,在古代就是著名的大城市,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令人难忘的美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习俗,让你的生活更加精致,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

2、磨山村位于孝昌县王店镇东部,大别山南麓,北近大悟县、广水市,京九铁路和107国道经过于此。

3、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村史馆及石艺广场。匡文杰

4、磨山原名摞山,因出磨而得名,有着数 *** 的石艺史,村民学得精湛的石艺,擅长锤凿雕琢之功,制得各种石器,畅销全国,远近闻名。祖祖辈辈以石艺立身,并将石艺传承至今。

5、他们寻泉而居,砌石为屋,耕读传家,石艺立村。磨山绿荫葱郁,石材耐久 *** 良好,自古就是石匠栖居的理想场地。

6、走进磨山,一眼望去,全是各种碎石小路,石子屋,还有石磨、石槽、石臼等等古时用具,随时透露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社会场景。

7、好景色带来好生活。质朴典雅、古韵悠长的磨山村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返回家乡,开起农家乐,养羊、养虾、养土鸡,村里谋划利用采石形成的坑洞发展民宿。同时,发展体验式旅游,让游客体验磨豆腐、碾大米。

8、孝昌县北部的小河镇环西街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现存的一条明清古街长1600米、宽5米,街道两旁300多栋明清建筑,多为二层砖木结构阁楼,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楼与楼“同山共脊”,彼此相连,一家损则邻家危,正因互相牵制,古街原貌得以保留,成为湖北省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9、小河明清古街俗称小河溪,现名澴西街,古街因小河溪水穿过街中段的石桥蜿蜒北流,注入澴水而得名。

10、“日看千人拱手笑,夜观万盏明灯悬。”这是明清时期鄂东北地区更大集市、人称“小汉口”的小河镇的盛景。600年过后,古街芳华依旧,颂诗还在流传,只是当年商贸盛况已成追忆。

11、这里有一批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街北有东岳庙、藏经楼、天官府、张家大院;中段有公孙桥(石桥晚眺)、四官殿;南端有胡天成、万顺义等百年老字号。

12、金岭村位于开国大将徐海东的故乡——大悟县新城镇东北部,距京广线孝感北站14公里。

13、金岭村位于大悟县新城镇东北部,这里依山傍水,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朝建筑群小张湾古民居,充满传统鄂北民居风情。通讯员朱春香摄

14、金岭村四面环山,中为梯田,地形象一个盆地。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河水调节了村落气候,以形成“气”;重山环绕,则可以避风,使“气”得以留驻。

15、村内水塘和自然山体使传统民居形成负阴抱阳、依山傍水的格局。如今,金岭村已成为集小张湾鄂北传统民居群、黄金沟非遗文化体验区、观星谷汽车露营地、精品民宿接待和农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乡村。

16、九房沟古寨堡,位于大悟县丰店镇桃岭村。据《颜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明末,为颜氏五世祖所建,距今已300多年。建筑外形为整石条墙基,青砖黑瓦;石质门礅门楣,门楼前有石条台阶。

17、建筑群包括明堂、青龙台、建筑主体——颜氏老宅、颜氏祠堂等,是一个由多座 *** 建筑组成的多院落建筑群。

18、正月正,舞龙灯。九房沟古寨堡的村民每年都由头人带领在村里舞龙灯,唱高腔皮影戏,唢呐伴奏、本土音乐唱腔,具有独特鲜明的古村落风味。

19、大悟县白果树湾,距大悟县31公里。村庄因有一棵大白果树——银杏树而得名。

20、此村坐东朝西,门面整全,南面可见巍峨的大悟山和小悟山,如两头雄狮,守候村庄;北面是泉水岭,酷似一条卧龙, *** 苍穹;东面是奇石怪林,陡壁悬崖,形成天然屏障;西面有一条峡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村庄周围,环境非常清幽。

21、1939年3月, *** 率 *** *** 鄂豫挺进纵队,来到白果树湾,创立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皖 *** *** 根据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汉孝之乡古镇和孝感汉正古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古镇 孝感 孝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