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石榴之乡的词语?对石榴的赞美词 - 之乡 -

赞美石榴之乡的词语?对石榴的赞美词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赞美石榴之乡的词语的问题,以及和对石榴的赞美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石榴之乡是什么,有怎样的特色
  2. 石榴之乡是什么意思
  3. 关于石榴绯红的诗句

一、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石榴之乡是什么,有怎样的特色

1、入秋之后,各地的石榴渐次成熟,又到了吃石榴的好时节!

2、中国人喜欢石榴的传统,由来已久!

3、杜牧有诗云:“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4、李商隐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5、杨 *** 赞叹道:“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

6、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石榴不仅仅只是一种水果,还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

7、在有些地方,民间婚嫁之时,常在新房案头,放置露出浆果的石榴,表达的,就是这个寓意!

8、自张骞出使西域,将石榴带入中国之后,石榴在中国,“遍地开花”,逐渐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石榴种植基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石榴之乡”。

9、据我们大鱼号:一起走遍世界了解,全国自称“中国石榴之乡”的地方,有很多!

10、但是,最有名的“中国石榴之乡”,莫过于以下4个!

11、下面,我们大鱼号:一起走遍世界将一一给你讲述。

12、“怀远石榴甲天下”,这是在淮河两岸流传甚广的一句话!

13、都说怀远石榴皮薄粒大,像珍珠,味道甘甜,如蜜饯!

14、安徽怀远这个地方,种植石榴的历史,由来已久,话说早在唐朝时候,这里已经有石榴的种植,明朝嘉靖年间,怀远石榴已经名闻天下!

15、如今,怀远石榴,更是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16、在美丽的大西南,深山之中,有一个 *** 古城,名叫:会理,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17、四川会理,是凉山州下面的一个古县,这里无论土壤、气候还是光照,都非常适宜于石榴生长!

18、早在唐朝的时候,会理的石榴,就已经是朝廷里面的贡品了!可见,会理的石榴,多么有名!

19、会理石榴的特点是: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咬一口,满口生津,唇齿留香!

20、在祖国的大西南,还有一个地方,也盛产石榴,被赞誉为“中国石榴之乡”,它就是:云南蒙自!

21、蒙自是云南红河州的中心城市,这里种植石榴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而且,品种较多,目前,已经培育出大约70多个石榴品种!

22、与上面相比,云南蒙自的石榴,特点是:皮薄粒大,色泽鲜艳,籽粒晶莹,肉厚汁多,清甜爽口!

23、而且,这十几年,还引种和培育出了软籽石榴,吃石榴,甚至可以不吐籽!

24、不仅南方产石榴,北方其实也盛产石榴,山东枣庄,就是中国著名的石榴之乡!

25、枣庄石榴主要产于枣庄市峄城区,这里有十多万亩石榴园,品种多达40多个。

26、当年,这里甚至还获得过“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冠世榴园”。

27、枣庄石榴的特点是:籽大、糖份高、皮薄、色泽鲜艳、籽粒晶莹饱满,吃一口,清甜爽口!

28、以上就是中国最著名的4大石榴之乡,在我们大鱼号:一起走遍世界看来,这些地方的石榴,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拥趸,与粉丝!

二、石榴之乡是什么意思

1、石榴之乡指的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市,这里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榴产区之一。每年秋季,信阳市都会迎来盛大的石榴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石榴。石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之一,被视为幸福和福气的象征。因此,石榴之乡的名称也呈现出一种繁荣和吉祥的意味。

2、在石榴之乡,不仅有大量美味的石榴,还有着纵横交错的古代遗迹和历史建筑。信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经是古代的开封府。这里有着大量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源,比如古代城门、碑廊、城墙、城楼等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让石榴之乡的旅游魅力更加丰富,带给游客更多的文化和历史体验。

3、石榴之乡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和悠久的历史,还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现代城市。近年来,信阳市积极发展现代化产业,加大文化宣传和旅游开发力度,力图让这个美丽的城市焕发更加灿烂的生命力。同时,信阳市也是一个生态环保城市,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带给人们更加纯净的空气和生活环境。总之,石榴之乡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态环保,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三、关于石榴绯红的诗句

1.关于石榴裙的诗

南北朝诗人何思澄

“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 *** 。

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五诗:“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

《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晋庾石榴赋曰:于时仲春垂泽,华叶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虑衰,可无慎哉,乃作斯赋,绿叶翠条,纷乎葱青,丹华照烂,晔晔荧荧,远而望之,粲若?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烛,辉耀 *** 。”

五日观妓万楚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 *** 君家。《咏石榴花》(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 *** 不须多元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榴花金元格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庭榴明杨升庵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西园石榴开宋欧阳修荒台野径共跻攀, *** 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 *** 皆嫫母。石榴歌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柳宗元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孔绍安侍宴咏石榴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孙逖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

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

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

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唐方干海石榴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

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咏石榴孔绍安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喜山石榴花开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题山石榴花内容: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年代:唐作者:李白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内容: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七律·农家乐作者:邓柔刚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长吊,金桔满枝挂彩球。政策归心开富路,农家老少乐悠悠。

元稹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年代:唐作者:陆龟蒙作品: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

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虞美人·次韵和飘零沧桑上阕》千重碧树莺啼乱,香陌春行倦。红裙妒杀石榴花,为言客愁无不在天涯。

七绝和汉宫秋词长咏石榴花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徒惹恨无穷。

古风五月石榴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山石榴【唐】杜牧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庆清朝榴花年代:【宋】作者:【王沂孙】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薰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

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

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馀数点,还胜春浓。

朱熹《榴花》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王义山《石榴花诗》待阙南风欲上场。

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 *** 尽更强。

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义山另有《石榴》诗一首:「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 *** 。」《齐民要术》安石榴第四十一作者:.[后魏]贾思勰.陆机曰(一):“张骞为汉使外国 *** ,得涂林。

涂林,安石榴也。”《广志》曰(二):“安石榴有甜、酸二种(三)。”

《邺中记》云(四):“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二】大如盂□,其味不酸。”《抱朴子》曰(五):“积石山有苦榴(六)。”

【出自】:宋梅尧臣《和江邻几避暑》:“郁气若甑炊,初阳如火红。”

【解释】:为水粉画、水彩画常用的颜料之一,可以与它的补色群青混合成为紫色。

【解释】:不太鲜艳的红色。与“鲜红”相对。

【解释】:像橘子黄里透红的颜色。

【出自】: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之一部二:“橘红的阳光洒满一地。”

【出自】: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

【解释】:朱红,比较鲜艳的红色。

【出自】:宋苏轼《与滕达道书》之八:“许为置朱红累子,不知曾令作否?”

【解释】:浅红,为红与白混合而成的颜色。

【出自】:宋苏轼《戏作鮰鱼一绝》:“粉红 *** 仍无骨,雪白河豚不 *** 人。”

【出自】:魏钢焰《六公里》诗:“在艳红的晚霞里,寻找着连队。”

【解释】:指饮酒后面部或眼睛呈现的红色。

【出自】:清厉鹗《春寒》诗:“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三月最多风。”

【出自】: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解释】:亦作“红通通”。形容很红。

【出自】:靳以《跟着老马转》:“他的脸红通通,两只眼睛冒着青春的光辉。”

【出自】:《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只昨日顋边红艳艳,如今头上白丝丝。”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释】: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

【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紫:茄子紫、 *** 紫、神秘紫、木槿紫、缬草紫、浅灰紫、葡萄紫、蓝紫、红紫、赤紫、黛紫、紫檀、绀紫、青莲、矿紫、三色堇紫、锦葵紫、兰紫、淡紫 *** 、浅灰紫、 *** 紫、藕荷色

红: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海棠红,淡紫红色、石榴红、樱 *** 、银红、绛紫、绯红、嫣红、赫赤、紫棠、水红、橘红、杏红、粉红、桃红、玫瑰红、玫瑰茜红、茜素深红、土红、铁锈红、浅珍珠红、壳黄红、橙红、浅粉红、鲑红、猩红、鲜红、枢机红、勃艮第酒红、灰玫红、 *** 红、枣红、灼红、殷红、紫红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原文【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赏析 1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

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

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俩诗人孤独的心境。

2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 *** ,作者做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作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 *** 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 *** 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韵译五月盛开的榴花红似火,绿叶掩映着初结的小果。静冷角落没有车马经过,任那谢了的花开了又落。

说明石榴原产 *** ,引入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汉朝张骞从安西国(今 *** 西部)带回,故名。

据晋人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徐林安石榴以归,故名安石榴。”唐诗人元稹《感石榴二十韵》诗:“何年安石国, *** 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反映了这一史实。唐诗人李商隐《茂陵》诗云:“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也道出了石榴的来源。

仲夏季节,灿烂红似火的石榴花破蕾怒放,艳丽如锦;繁花似火,凝红欲滴。晋代词赋家潘岳有《安石榴赋》:“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

植于堂隅,华实并丽。朱芳赫奕,红萼参差。

含英吐秀,乍合乍披。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川;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

石榴花“丹葩结秀”,它的素茎、翠叶、红蕤、朱实、金房、皓齿、冰肌,曾激发了唐代文人墨客的 *** ,留下了许多咏石榴花的佳句。“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这是杜牧咏石榴的一首绝句,别其巧思,把石榴写活了。唐诗人子兰的《千叶石榴花》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

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以美人拟花,遗貌取神,人花融一,情兴丰沛,寄慨颇深。

唐诗人孔绍安《咏石榴》云:“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

赞美石榴之乡的词语?对石榴的赞美词-第1张图片-

借榴花而述志,别有趣味。如唐代诗人李商隐也唱道:“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为石榴花的丽色倾倒。如唐方九功的“流霞色染紫 *** ,斓斑似带湘娥泣”并倾注了火热的深情。

尤其唐诗人许浑《游楞伽寺》:“碧烟秋寺泛潮来,水浸城根古堞摧。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充分寄寓诗人满腔孤愤的感慨,这一切更增添了人们对石榴花的向往和喜爱。石榴花,有红、黄、白三色。

人们特别欣赏红花。夏天繁花如火如荼,蔚为壮观。

还有一种观赏类石榴,枝梢生花两朵,并蒂而开,似对对红铃挂在绿色枝头,也很可爱,叫作并蒂榴。还有一种重台榴,《花镜》说:“南中有一种四季花者,春开夏实这后,深秋忽又大放,花与子并生枝头,硕果罅裂,而其傍红英灿烂。

又一种中心花瓣如起楼台,谓之重台榴,花头更大,而色更红艳。海榴花跗萼皆大红,心内须黄如粟密。

又有红花白缘、白花红缘者,亦异品也。”云鬓上斜 *** 石榴花,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刚烈。

莲步轻移,石榴裙摆,带动如水柔情,留下一路火红。一朵含苞欲放的石榴花一如炽热的思念,那样流光溢彩。

青春的容颜在五月南风的吹拂下,旋转成一片恣意的娇媚,中国古代女子就这样把爱情演绎得荡气回肠。只是现代社会女人似乎都很匆忙,并不懂得如何打扮自己来赢得宠爱,因为她们往往忽略了路边的石榴花开的美丽。

轶事《榴花欲燃》·据记载,唐代临潼华清官四周遍植石榴树,均系杨贵妃所植,每年榴花 *** ,娇艳的花朵给华清官增添了无限情趣。当地有一位姓杨的青年,来此读书。

月明风清之夜,一位身穿红色裙衣的姑娘轻歌漫步而来,天长日久,互生爱慕,遂结为夫妻。华清官老僧发现此事,竞仗剑追刺姑娘。

姑娘逃往榴园,不见踪影。气急败坏的老僧用剑在榴花丛中乱砍,结果朵朵榴花落地,滴滴鲜血入土。

据说,这位红衣姑娘,就是榴花的化身,那满坡遍野红榴花,就是榴花姑 *** 血染的。

《榴花洞天》·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个樵夫叫蓝超,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到榴花河口。洞门极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内有鸡犬人家。

蓝超见一老翁,说是避秦时战难来到此地,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世道了。并劝他也留下,蓝超说回去辞别妻子再来,老翁临别时赠予石榴花一技。

蓝超出来后像是做了一场梦,不久再欲前往,但已经找不到洞口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赞美 石榴 词语 榴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