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魅力中国魔术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魔术之乡在哪里,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魅力中国魔术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 *** 之乡在哪里
摘要:花炮之乡是 *** 爆竹文化最为浓厚的城市,中国花炮之乡指的是是湖南浏阳、江西上栗、湖南醴陵、江西万载这四个城市,其中,浏阳的花炮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被世界人民所熟知,最早被称之为“花炮之乡”的就是浏阳。花炮之乡的 *** 不仅在国内知名,国际上也不遑多让,比如浏阳花炮就曾夺得过第21届世界焰火比赛之一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花炮之乡吧!花炮之乡是哪个城市
1995年,浏阳被中国 *** 批准授予“中国 *** 之乡”的荣誉称号;2002年,成立国际 *** 协会(IFA),总部常设浏阳。
2009年6月,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批准,江西省上栗县被授予“中国 *** 爆竹之乡”称号;2010年4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中国 *** 爆竹之乡”的牌匾授予江西省上栗县。
2009年6月30号,万载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给予“花炮之乡”。
2011年,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专家 *** 会审核,醴陵成功获评“中国花炮之都”称号。
1995年,浏阳被 *** 授予“中国 *** 之乡”的美誉,并被列为地方 *** 产业保护项目。“花炮之乡”为民间称谓,因为浏阳的花炮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被世界人民所熟知,便美其名曰“花炮之乡”。所以最早被称之为“花炮之乡"的是浏阳。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 *** 通过了对浏阳花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 *** ,批准自2003年3月6日起对浏阳花炮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浏阳花炮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质量可靠,素有“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
1986年,在法国摩纳哥举行的世界焰火大赛上,浏阳花炮组成的中国队以独具特色的设计、高难度的造型,凭绝对优势取得第21届世界焰火比赛之一名。当地知名的《尼斯日报》为此专门在头版头条撰文。
1995年,浏阳市被中国 *** 授予“中国 *** 之乡”的荣誉称号。
2002年,成立国际 *** 协会(IFA),总部常设浏阳。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 对浏阳花炮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4年,国家 *** *** 注册“浏阳花炮”证明商标。
2007年,“浏阳花炮”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浏阳花炮”证明商标被马德里国际商标组织认定为“世界知名品牌”,在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荣获2009年更具竞争力地理标志商标称号。
2011年,“浏阳花炮”品牌以价值1028.17亿元位居中国第七,是湖南唯一进入中国前10位的文化品牌。
作为中国四 *** 花爆竹主产区之一,上栗拥有 *** 爆竹生产企业1093家, *** 爆竹产品畅销全球5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 *** 爆竹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和国内 *** 爆竹生产、销售、研究、展示中心,2009年实现花炮总产值65亿元。
上栗县与浏阳拥有相近的花炮历史和文化, *** 工艺和产品质量各不相同,上栗县是最早最有名的"花炮之乡"。
2009年6月,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批准,江西省省上栗县被授予“中国 *** 爆竹之乡”称号。
上栗的 *** 爆竹生产工艺已经获得了 *** “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和国家 *** *** 的“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0年4月16日至18日,上栗县举全县之力,成功承办了2010中国·上栗国际花炮文化节暨 *** 爆竹产业交易会,大大提高了上栗及上栗花炮的知名度。
2010年4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中国 *** 爆竹之乡”的牌匾授予江西省上栗县。
醴陵市花炮走出了一条由没落到辉煌的创业之路,实现了产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千百年的传统生产技术向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转变,由内销为主向出口内销并举转变,花炮产值位居全国主要产区县(市)前茅,并销往80多个国家、地区和全国各地。在′99昆明世博会、′99中国普洱茶叶节、首都 *** 50周年及 *** 回归等重大焰火晚会上,醴陵 *** 大放异彩,以迷人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由衷赞叹。
醴陵因盛产陶瓷和 *** 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
万载花炮产于宋盛于清。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万载人民从事花炮生产日众,代代相传,故有“花炮之乡”的美誉。据县志记载,清道光以来花炮已“通行南北,商贾络绎”。
1936年4月,江西省举办运杭会,万载送去的“同心茂”、“振生万”爆竹均获浙赣特产联合会奖状。时至今日,万载花炮已从单一的响声好,发展到声、色、烟、香、花等综合造型运用。爆竹有火箭类、花筒类、手持类、地面旋转类、魔术类、地面礼花类等1000多个品种,茶花香、花篮、顿边、 *** 老鼠、小青蛇、熊猫爬杆等一批产品荣获省优、部优产品。
自2005年开始,万载全县547家花炮企业共投入1.6亿多资金对花炮企业进行硬件建设,成立了花炮销售、运输、燃放等集团公司200多家,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实现了企业化、集团化、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数千万美元。在这里,你可以观摩独特的 *** 工艺、感 *** 美的造型包装、体会亲手燃放的无限乐趣、欣赏色彩华丽的空中焰火。万载花炮以其激动人心的魅力、变幻莫测的形象、余味无穷的含蕴和诗、词、歌、赋般的文学艺术,给您无与伦 *** “美”的享受。
《万载花炮 *** 技艺》被 *** 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 *** 间美术的地方 ***
窗花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这种传统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民间农夫女子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一种“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以作美丽的装饰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到隋唐时代,在节日、庆典用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动植物、人物故事,贴在窗格上的称“窗花””,贴在门楣上的称“门签”、“门画”,婚嫁时床头、墙炕上的称“贴花”、“喜花”、“顶蓬花”等;宋代就有了 *** 的各种剪纸讲究,使“喜花”、“礼花”、“门花”在婚嫁上应用到丧礼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丧葬,有长筒形的各种“葬仪花”;明清时期,女子出嫁,十分讲求“上炕剪子”(即会剪各种窗花、衣样等刀剪工艺活路),所谓“上炕剪子下炕镰”。发展到近现代,陕西各地农村,上至老年妇女,下至青少年女子,几乎家家都有剪贴窗花的习俗,多数人都会剪出个“花鸟虫鱼”来,许多家户,均保存有“窗花底样”,逢年过节,前后窗格、墙头,都贴有各种人物、戏曲、山水、花鸟虫鱼、家禽、兽物等剪纸和窗花,尤其以剪纸最为普遍。每逢红(喜庆)白(丧葬)事、喜庆、节日,都要剪贴各种“花格”、“花边”、单、双“喜”字、“吉祥图”、“太极图”等,把房间、堂屋布置得有条有理,美观鲜沽。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有增无减,日渐兴盛。在许多农户,窗花剪纸成为择婚的条件之一,如某某姑娘“能描(绘)、能剪(窗花、衣服样式、款式)、能扎(绣工)”,就被农家竞相择婚,同时,这种剪纸工艺也成为人与人、户与户之问,求美、比美、争胜的风俗内容之一。这都充分反映了陕西民间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
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色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则取决于民间艺术家素质的差异,除了先天 *** 因素外,阅历、文化修养、个人爱好也是民间艺术家的重要后天因素。陕北窗花剪纸,在全国较有名气,这是由于延安 *** 根据地的艺术家广为扶植、引导、介绍的结果,当然,其窗花艺术的蕴藏和质地之雄厚,是历史形成的。陕北窗花比较浑厚、纯真,自然成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敦厚,其山水人物、各种山区风情跃然纸上;关中的窗花剪纸,略显粗犷兼有巧思,许多窗花剪纸有粗有细,巧、捷玲珑,题材多而广,形式杂而巧,并且,不以“识字”作为标准,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所剪出的窗花,其巧思与结构,令识字者“瞠目哑舌”、赞叹不已;陕南一带的窗花,相对之下,较关中为少,但各种剪纸、工艺较多且广泛,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剪纸、工艺还享名省内外。
在繁浩的窗花剪纸中,戏剧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鱼、 *** 龙麟以及各种风习、世俗等方面的选题,是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其色调一般是单色(黑或某一种单彩),也有各种彩色窗花(彩纸或染成色纸),窗花剪纸构图精巧,一般线条、线体互相接连,不能断笔断头断线。所以,构图必须单纯、优美,不能过于细碎、琐繁,以免剪刀难于开合。
一朝邑剪纸朝邑窗花剪纸,属陕西东府具有特色的一派,它较其它县的窗花古朴、秀丽,式样略长,色彩独具,其内容以剪各种戏剧人物为最有名,参加省展出的名品资料,现存陕西省群众艺术馆。
二永寿剪纸永寿剪纸的构图、风格,被称为巧捷浑厚,有山区、平原人民生活风俗奇趣。农村妇女安玉芳,60多岁,被称为专家“花匠”,参加过省、地、县 *** 美术大赛;夏玉梅,古屯乡妇女,善剪各种飞鸟,得意之作《百鸟朝凤》驰名国内,并赴法国展出。
三岐山、凤翔剪纸凤翔县彪角乡卧龙村,被称为“剪纸村”,李拉翠是该村最有名者,可剪上千种花样,窗花比其它县大一倍,构图丰满,新奇别致,属真正的传统的岐(山)凤(翔)窗花。岐、凤窗花在该地农户中,多被当作家庭副业,每年秋后动剪,“腊八”(腊月初八日)上市,十余对可卖几角钱,远销凤翔县城、蔡家坡、太白县等地,有的巧手妇女,一年卖“彪角窗花”,可得数百元收入。
四大荔窗花大荔县流行皮影戏,其刻技高超,民问纷纷仿效,因而窗花剪纸随之兴起。窗花中各种戏剧人物、故事因此而盛行当地,家家户户窗格、院墙,无不张贴各种窗花剪纸花样,其人物活灵活现;另外,各种花鸟虫鱼剪纸,也不绝于各户窗棂。
五安塞剪纸安塞剪纸名驰国内外,在手法上,分阳刻、阴刻两种手法。阳刻,线条粗壮有力,黑白分明;阴刻,大刀阔斧,有如画像、木刻。在省上举办的剪纸展览中,安塞妇女张芝兰的《三个老汉》获二等奖、高全爱的《骑驴婆姨》获一等奖,他们还展出了众多的传统、故事、童话剪纸系列,如《老鼠嫁女》、《王祥卧冰》等,也获得好评。安塞剪纸现已成为陕西的一支流派和风俗画劲旅。
六定边剪纸定边剪纸是“三边”剪纸的主要部分,其剪纸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造型上酷似黑白木刻,题材广泛,风格独具一格。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先后被国家 *** 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还有宝鸡、凤翔、千阳、澄城、华县、合阳、大荔、延长、黄陵、佳县、高陵等县,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有些剪纸艺术家被邀请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如为陕西、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的高陵县耿镇剪纸艺人王顺喜(男),剪纸从不绘大样,也不下底样,总是按心中的“心图”,以眼定线与剪接连不断地剪,剪出成千过万的各种花虫鸟鱼及人物。他从八岁开始和父母学剪纸,到40多岁已剪纸30多年,每年腊月 *** 数斤至数十斤,所剪人物和鱼鸟,翻栩如生,多用淡色漫纸,色调自然而巧捷。1980年,美国友人访问咸阳之机,邀请他现场剪纸,他一不打稿,二不仿人,双手一时剪出几出戏剧人物,被拍成电视纪录片,广为传播。
凤翔木版年画,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 *** 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刷到绘彩,都是农民在农闲时手工 *** 作的。清代以前,年画主题主要是门神,而且主要是笔画染色;到清代中期的嘉庆、道光年问,年画由印墨线手工染色,已逐步改变成全部套版印刷,如大门神秦琼、敬德、方弼、方相等,但如胡须、眉毛部分还是笔描。生产村、户除肖里村外,还有北肖里村和陈村镇,三个村共三十多家,有正式的“画局”六家,种类除了十多幅大门神、大墙画外,其余都是中小型门画及神福,如“六全神”、“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春牛图”、“二十四节气”、“ *** 王”等,年产十多万张,主要销往陕西关中、甘肃及宁夏、青海等省份。清末 *** 初,年画生产发展到六、七十家,圆局有十多家,生产门画、大中小门神约四十多种;造型有文武式,站、坐、骑马式,形象多属历史人物,如商代的方弼、方相,唐代的秦琼、敬德、魏征、盖苏文,宋代的包文拯;还有神话故事人物,天官、福、禄、寿三星,刘海、钟馗、神判等,六全神、槽马、槽猴;灶神有单灶神、双灶神、单印架、双印架、花瓶、灯笼灶等;仅“谷雨”画,就有五十多种,《十二相》、《四时报喜》等就有四十多种。年画年产量400万张以上,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陕、甘、宁、青、豫、四川等一些省份的农村,处处张贴凤翔的各种年画和灶神,已成定俗,年画客商成批从凤翔进货,运回各地畅销。 *** 战争到建国前,年画生产一度低落,但产量还保持年产600多万张左右。特别是套印出银色(也叫印银)、描金以后,群众如获至宝,陕、甘、宁、青地区人民,给这种年画,起了一个美名,叫“西凤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名牌年画。
建国后,从1950年到1963年,南、北肖里村,组织起百人以上的“年画会”,投股金人股,全用机制的白办公纸、白报纸,生产六神门神,年产300多万张,仍销往西北各地。后由于各种运动,年画生产未恢复到建国前数量。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翔木版年画有了新生,加上全国及省、市美术工艺界的关心支持,研制出各种年画近百种,年产又恢复到300多万张以上。以后他们又组织起“南肖里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和“凤怡木版年画研究会”两大家,加上个体户57家,在全国 *** 产销订货会上,全国18个省市订货,促使年画年产1000万张以上,并销往西欧、南洋、日本等十多个国家。
凤翔木版年画,以其风格独特大方,概括 *** 强、简练、艳丽,实空对比强烈,主题突出,有浓厚的意境,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感,成为民间尊崇流行的一种欣赏、张贴、馈赠佳品,闻名于国内外。
陕西凤翔县六营的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泥塑的 *** :先制胶泥,多选用细质土,加上胶水,反复压、踩、揉、蹈而成。制泥塑时,先在撮好的雏型上画原稿,搞稿制模,按模翻拓,粘合修饰,使之成型,再用土兑胶,以墨色勾线,然后染色点彩,晾干后刷一层胶水即成。彩绘泥塑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一百多个品种。这些泥塑,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最受人欢迎的是卧牛、立虎、挂虎、胖娃娃等。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西北各省农村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或是给孩子做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摆设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几年,凤翔彩绘泥塑已被陕西省列为旅游纪念品,对外大量供应。民间艺术综述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在国内外都是享有盛誉的。这些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共同特色是起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的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创新的,最终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有着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河北民间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人民群众陶冶情 *** 、娱乐身心、抒 *** 感、交流思想,起到了无形纽带的作用,为促进河北省的社会进步,曾做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1949年后,河北民间艺术得到了全面 *** 的整理挖掘,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时期。1978年以来,这些艺术重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并增加了新的时代特色。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在建设具有 *** 的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中,河北民间艺术更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为凝聚人心、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服务于经济建设,发挥着推进 *** 、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功能。
河北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雕刻、手工艺、历代书法碑帖、寺墓壁画等内容,其中历代书法碑贴是研究历史文物、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而寺墓壁画则是研究壁画艺术和美术史的重要资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民间绘画取材于民间生活,在继承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河北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的手工艺品,数量众多,艺术成就丰厚。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陶艺,如定窑、磁窑、邢窑和黑陶等,还有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如泥玩具、剪纸、皮影、蜡染、石雕、骨雕、木雕、贝雕等;不仅有惟妙惟肖的装饰工艺,如滕氏布糊画、花丝、花丝首饰、花丝摆件
河北玉田是一个与玉 *** ,极受历代一些帝王和有关专家、学者珍视的古县城。它位于京津唐三市中心,3000多年前为燕国初都所在地,春秋时期归属无终子国,唐初设为无终县。自女皇武则天时期以晋代干宝志怪小说《 *** 》中“阳伯雍无终山种玉”①的故事而更称为玉田县。自1993年中华人民 *** 国 *** 命名玉田县为“中 *** 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以后,俞加不言自名,炫人眼目。
玉田泥人生产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几个村。1981年乡土玩具专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先生来玉田泥塑之乡考证:早期玉田泥人动物作品与玉田出土的陶猪、陶马、泥埙(哨)等汉墓明器颇如孪生。可见民间泥塑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孕育和造就了玉田这块神奇的土地。清光绪年间,以刘凯(1870--1961)为 *** 的泥玩具艺人,随着当时北方盛行的《安天会》( *** 记)、《南西厢记》、《宝剑记》等昆戈戏剧的盛行和杨柳青年画的流行,对丰富手捏戏文内容的泥人题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将玉田泥人延续下来的著名艺人有刘俊祥、王希庆、刘广田、吴玉成。□
河北具有古老的传统戏曲。金、元杂剧就是在河北省境内盛行之后,南下传播到江浙一带的。明清以来,弋阳、昆山、梆子、二黄等戏曲声腔,先后在河北盛行。20世纪40年代末,影响更大、发展最快的河北地方剧种,主要有河北梆子与评剧。在河北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 *** *** 的有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安国老调、平调落子、新颖调、横歧调、哈哈腔、四股弦剧、评剧、唐剧、唐山皮影、保定皮影、南辛庄木偶戏、固义摊戏、丝弦戏、坝上二人台、海兴南锣等。
河北民间曲艺艺术历史悠久,曲种繁多,节目丰富,在各地流传的主要曲种有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任丘大鼓、晋州龙鼓、赞皇旗鼓、安国架鼓、高邑腰鼓、常山战鼓、藁城金钹战鼓、沧州木板大鼓、木板书、十不闲以及单弦、平书、相声、数来宝、快板书、三句半等30余种。这些曲种,有的演唱长篇大书,有的演唱小段,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大小书目数以千计,从事这些曲艺的专业演员和农村业余说唱艺人数以万计。
河北民间歌舞包括民歌、吹歌、歌舞等形式与内容。其中,河北民歌多为民间口头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广阔的历史生活画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河北吹歌是一独具风采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形式,其乐器多以唢呐为主,配以管子、笙、笛、板胡伴奏乐器以及锣、鼓、钗等打击乐器,在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喜庆之日,进行演奏。河北歌舞基本上以秧歌为主,其它还有各种灯类、鼓类以及借用道具表演的狮子舞、竹马、旱船、花船、小车、大头舞等146种。
河北乡村古乐活跃于河北乡村,完整保留下来的主要有邢台市广宗的太平道乐、巨鹿道教音乐班打醮科仪音乐、廊坊市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军卢村义和团音乐。这四种音乐的共同特点是披着 *** 外衣,却完全体现着民族文化传统,均可以称之为僧儒道三家并用的庄重典雅音乐。这些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是我 *** 族音乐的瑰宝,以其古朴、优雅、独特在民间音乐大花园中争奇斗艳。
中国有民间武术129个拳种,其中52个发源于河北省。这52个拳种主要分布于沧州、邯郸、保定、唐山、廊坊、衡水、邢台等地。
现存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沧州的八极拳、劈挂拳、燕青拳,邯郸永年的杨式、武式太极拳,廊坊的八卦掌、邢台的梅花拳、深州的形意拳等。
河北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传2000多年。中国杂技之乡有多个,就历史、民间基础与国内外影响而言,河北吴桥是最负盛名的。河北吴桥发祥地是杂技摇篮,享有杂技之乡的盛誉,驰名中外。
据调查,在 *** 初期,吴桥杂技内容可分为13种类型:一、武术;二、顶技;三、 *** ;四、蹬技;五、手技;六、车技;七、马戏;八、高空节目;九、踩钢丝;十、钻技;十一、口 *** 子;十二、魔术;十三、其它(如踢毽子、抖空竹等)。归纳起来包括武术、杂耍、驯兽、幻术四大门类。
现今吴桥杂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创建和改进了许多新的节目,例如狮子舞、龙灯舞、套圈舞、彩绸舞、中幡、飞钣、十字飞人、双层秋千、脑担子、大飞 *** 、飞车走壁、大型魔术等。
在历史上,吴桥县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杂技艺人。仅在清代,吴桥就造就了许多蜚声中外的杂技名流和杂技世家。如,五代耍熊的狗熊程一家,号称大王一的巨型魔术 *** 穆成林,曾经赢得埃塞俄比亚皇帝叹服、获得一枚金质奖章的姚振奎,多次在皇宫中献艺的中 *** 间戏法老前辈蒋德成,创办中国之一个大马戏团并享誉东南亚的杂技 *** 孙富友等,都是吴桥籍杂技艺人。
在全国各地的杂技团体与世界28个国家的杂技团,都有吴桥籍杂技艺人,故国内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吴桥全县目前共有杂技团29个,共有演员900余名。
基于吴桥杂技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北省于1987年开始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至今已举办过八届(1987,19 ***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共有来自亚、非、欧、美、澳等五大洲的近百个国家参加的世界杂技盛会。该杂技节逢单年举行,一般在10月最后一周或11月的之一周举行,会场设在省会石家庄,艺术节以沧州铁狮子镇海吼为范本,以象征和平、友谊的绿色为底色, *** 了节徽,设金狮、银狮、铜狮奖。此举不仅促进了中外杂技艺术的交流,而且也促进了河北对外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河南杂技之乡是哪个县
1、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中国杂技之乡”。这里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深受观众喜爱。濮阳县的杂技表演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杂技的魅力和风采。
2、濮阳县杂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里的杂技表演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既有传统的经典节目,也有创新的现代元素。无论是高空走钢丝、飞人表演,还是魔术、驯兽等技艺,都展现出了濮阳县杂技的高超水平和独特魅力。
3、此外,濮阳县还注重杂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地 *** 和 *** 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杂技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鼓励和支持年轻一代的杂技演员不断创新和探索,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4、总之,濮阳县作为“中国杂技之乡”,不仅展现了中国杂技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也为传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