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陕西有几大棋王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象棋之乡在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杜牧古诗有哪些
1、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2、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3、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4、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5、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 *** 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 *** 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6、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的一片地方,这里用以指吐蕃 *** 者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7、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策划,却不为代宗所用,反遭不测;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这里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以之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之意,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略之策。杜牧比之晁错,足见对他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切宪宗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作者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其猝然而逝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作者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8、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是那样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 *** ,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而 *** 者又怎么样呢?作者不用直书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从河湟传来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9、此诗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 *** ,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出之,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亦深沉,正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 *** 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10、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11、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12、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13、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 *** 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诗的之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这个千秋节最有 *** *** 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14、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金铺,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人迹稀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象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15、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 *** *** 。前两句写的是今日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今日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今日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16、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杜�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和诗人忧弟病、伤前程的黯然心境不无关系。
17、“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18、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19、“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20、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 *** 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 *** 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21、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是十分巧妙的。
22、百感衷来不 *** ,角声孤起夕阳楼。
23、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24、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25、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26、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载:“杜牧之守秋浦,与祜游,酷吟其宫词。亦知乐天有非之之论。乃为诗曰:睫在眼前人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可知此诗系有感于白居易之非难张祜而发。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请他贡举自己去长安应进士试。白居易出题面试,把张祜置于徐凝之下,使颇有盛名的张祜大为难堪。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会昌五年(845)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诗人把自己对白居易的不满与对张祜的同情、慰勉和敬重,非常巧妙而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27、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之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 *** 彩。彳亍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三、四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芳草”又是贤者的象征。《楚辞。九章。思美人》云:“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即以之比有德君子。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宛转关情。五、六两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七、八句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 *** 厚禄更重,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呢?
28、这首诗结响遒劲,由后向前,层层揭起,恰似倒卷帘栊,一种如虹意气照彻全篇,化尽涕涕,并成酣畅。这种旋折回荡的艺术腕力,是很惊人的。
29、一首诗里表现出这么复杂的感情,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和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风骨铮铮,穷极变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迈、拗峭,深于感慨的诗风,于此也可略窥究竟了。
30、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3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32、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33、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庵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34、此诗首句“呜轧(一作呜咽)江楼角一声”,“一声”两字很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之一声,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甚著。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35、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 *** 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36、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
37、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 *** 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38、唐代有的诗 *** 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乃因其数字的运用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则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令人不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3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4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
41、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 *** 。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42、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43、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 *** 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 *** 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 *** 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 *** 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 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 *** 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 *** 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 *** 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 *** 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 *** 才子的 *** 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二、中国作家有哪些
老舍( *** 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 *** 、人民艺术家。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
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 *** 和 *** 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 *** 会 *** 。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 *** 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 *** 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更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之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4]1986年,在《人民文学》 *** 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 *** 《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 *** 节金熊奖。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 *** 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 ***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 *** 城》、《二月杏》。19 *** 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惠州哪里有名人
邓子瑜(1878-1 *** 5),博罗县麻陂乡丰门村人。兴中会会员。曾是归善(惠阳)、博罗等县三点会首领。早年因参加反清活动而遭通缉,避逃 *** 、新加坡。受 *** 委派于1900年10月与郑士良等人发动会 *** 参与惠州三洲田 *** ,失败后改名朱民,避居新加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3月赴 *** 再次策划惠州 *** ,并被推为 *** 军首领。6月2日,率领陈纯在七女湖(今惠城区汝湖镇)集众竖旗举行武装 *** 。 *** 军200多人,枪仅100多支。首夺清军营防 *** , *** 巡勇数人,夺取扒船数艘,5日攻泰美,7日克杨村,8日占柏塘、公庄、石坝等地,队伍很快发展至数千人。后因黄冈 *** 失败,龙门 *** 不成,得不到支援, *** 队伍只好自动解散,邓子瑜再避居新加坡。1914年加入中华 *** *** 。1915年参加讨袁,被推为讨袁军东江别动队司令。后参加 *** 之役。1918年任广东海山盐场知事。数月后辞去知事职,参加 *** 莫荣新。1 *** 5年秋在惠州病逝。 *** 闻讯,电唁沉痛 *** ,并派人亲临祭奠,拨款安葬。
谢佐芝(1916-),又名佐德,惠阳县三多祝(今属惠东县)人。新加坡客家名流、文化出版界知名人士、著名客家问题研究专家。历任新加坡客属总会监察 *** 、顾问,新加坡惠州会馆总务、顾问, *** 崇正总会顾问等职,服务乡亲,贡献良多。现任新加坡崇文出版社、远程出版社社长。
早年毕业于惠州山中学。21岁只身赴 *** ,后迁入新加坡。学识渊博,勤于著作。创办过《狮报》,编写《 *** 惠侨总览》、《马亚西亚哀国亲》、《新加坡旅游便览》、《真空教联合会特刊》、《德教教义》等书,19 *** 年还编撰出版《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和《教道真义》两部称为“反欧风美雨”的著作。与归侨作家张永和合作编著36万字的《胡文虎传》,在新加坡出版发行。
爱国爱乡,情系惠州。1988年秋《惠州乡 *** 》创刊时,积极支持,亲自题词。曾撰写《惠州人的精神》、《惠州的人文学术与民族思想》、《叶亚来甲必丹》和《追随 *** *** 的邓子瑜》等文章,刊登在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会讯》等刊物上。经数年呕心沥血,辛劳奔波,主编《世界客属人物大全》一书,1990年7月出版了上、下两册,1400多页,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中介绍了自唐代以来的惠州名人,提高了惠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黄固(1917-),原名黄固龄。惠阳市淡水镇人。曾就读于广州市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1936年至1944年,先后在淡水沙坑乡象山小学、赤溪田头小学、英德县立中学,惠阳山中学、崇雅中学、良井中学、镇隆中学等校任教。1940年加入中国 *** ,曾担任淡锋 *** 救亡工作团副团长,东纵二支队三大队连 *** 、 *** *** ,东纵江南 *** 部宣教科科长,华东 *** 军三纵队俘虏管理处教导员,华东 *** 军七 *** 后勤 *** 部宣教科长。参加过伟大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大学 *** 教研室主任、系总支 *** 、校 *** 。是浙江省第六届 *** *** 、 *** 第七届 *** 及文史 *** 会主任,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副理事长。
孙桂玲(1980-),女,广西藤县人,生于惠城区。游泳运动员。1986年入惠州市(今惠城区)业余体校,1990年入惠州市体校,1991年入广东省体校游泳班,1994年调入广东游泳队。游泳技术全面,蝶泳、仰泳、蛙泳、 *** 泳均衡发展。1991、19 *** 、1993年连获全省少年赛蛙泳全能冠军。1994年参加第七届省运会,400米混合泳成绩为5′0〃68,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21〃13,破广东省女少甲纪录。1996年10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200米混合泳成绩为2′16〃35,获金牌,成绩相当于当届 *** 会第6名,为广东女队赢得唯一的一块金牌。1997年1月参加世界杯游泳短池赛,100米混合泳成绩为1′3〃,获金牌,是广东省解放以来女游泳运动员罕有的成绩。
熊继光(1940-),博罗县公庄镇人,19 *** 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在计算机集成线路设计方面颇有建树,成为我国当时十大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之一。1979年,以学者身份赴日本日立 *** 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大胆探索发明了利用软面波的传播,找出最短路径的计算机新布线 *** ,被我国科学院列为重大科技成果。与日本小泽时典共同撰写的 *** 《四象波波面探路法》解决了大规模集成线路电脑计算机的设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瞩目。
1982年,以中科院杰出学者身份奉派赴美从事科研工作。在美期间,发明了可用于软体开发全过程的新流程图,共完成了全自动绘图 *** ,以及具有人工智能的软体维护、管理 *** 。在超大体积电路的电脑辅助设计方面,也成就斐然,扬名国内外。随后,应邀在美国田纳西举行的第 *** 国际自动化会议上发表演讲,研究成果被与会的专家学者视为一项重大突破。1984年应邀到柏克莱加州大学工作,成为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电路自动化设计”的中国方面主持人。
韩荣光(1793-1860),字祥河,号珠船,晚称黄花老人。清代博罗县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任吏部给事十余年,非公事不私见上司;执法严明,拒受烟商贿金,为人称道。大学士潘芝轩训儿子学习其高洁品行。年四十归乡不仕。擅诗、书、画,人称“三绝”。绘画师法沈石田,传世作品《世亭话旧图》刊于《广东名画家选集》,虽略少一些个人意趣,但足见其功力深厚。书法尤佳,不落窠臼。《广东历代名家书法》载其扇面一幅,用笔峻利,自有一股雅秀高逸之气。著有诗集《黄花集》初集、二集共12卷,有诗述其学书画心得:“从来评画家,有笔兼有墨。学画十五年,妙理无所得。一朝仿草书,帖展怀素迹。忽然大彻悟,胸中若冰释。书画本同源,此语确不易。运腕锥画砂,纸背透笔力。浓淡本天成,淋漓出胸臆。”诗集中,吟咏惠州西湖诗甚多, *** 《惠州西湖志》收录15首,光绪《惠州府志》收录6首,并为之立传。
陈纯,生卒年不详,字卓廷。博罗县汝湖水北(今惠城区江北望江)人。中国同盟会会员,七女湖武装 *** *** 。少壮时为会 *** 领袖,后经温子绝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邓子瑜等奉 *** 指示,在惠州七女湖发动武装 *** ,以配合潮州黄冈 *** 。
该年6月2日上午,会 *** 在七女湖墟宣布 *** ,群情激昂,一呼百应。义军攻泰美、杨村、柏塘、八子爷、公庄,所向披靡。归善、博罗、龙门各县群众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清廷震惊,命速剿灭。时黄岗 *** 失败,已无援,军械又接济不上,孤掌难鸣, *** 十几天后,义军不得不撤退到惠东梁化,埋藏军械,解散队伍。
陈纯与部分义军入 *** 避难,因港英当局禁 *** 人留港,只好赴南洋。辛亥 *** 后经营实业, *** 初曾任惠州驻军副职,维持地方治安。卒于家。惠州名人之--张宋卿
张宋卿,生卒年不祥,字恭父。宋代博罗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春秋魁为天下之一”,擢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调肇庆当州守,不久卒于任内。
为官清廉,平时连俸禄都捐去修桥筑路,赈灾救民,因而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肇庆人为之立祠纪念。灵柩葬于罗浮山 *** 峰下,面对白莲池。后人在白莲池上修建九曲桥及白莲轩纪念他。
柳传志(1944-),江苏镇江人。惠州市荣誉市民。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现任联想集团公司董事局 *** 兼总裁、中华全国 *** 业联合会副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84年投资20万元,率11人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将联想集团发展成为技、工、贸一体的国内更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1996年,联想集团名列全国电子百强第二名,全国高新技术百强之一名,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1997年集团营业额125亿元,微机销量43.7万台,名列中国之一、亚太地区第六,板卡销量位于世界第四名。
柳传志将惠阳作为联想集团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1993年至1998年,累计投资8亿元在惠阳秋长镇兴建联想科技园,开发园区面积28万平方米,建成主机板厂和线路板厂,工人 *** 0多人;1997年生产主机板300万块,工业总产值25亿元,年税收350万元。1998年,联想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全省的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工业区。
因贡献突出,柳传志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之一名,两获 *** 总督工业奖;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电子行业优秀 *** ,中国科学院优秀 *** ;当选为第九届 *** *** ,中国 *** 风云人物,全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
李东生(1958-),广东揭阳人。 *** *** 员,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 *** 电系。曾任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业务经理。1985年任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任市电子通讯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 委 *** 兼团委 *** 。
80年代中期,李东生担任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时,先后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广泛接触,如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唐德、 *** 的金山实业集团等,利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优势,吸引他们来惠州投资办实业。并相继参与“中欧”、“惠信”、“唐德”、“王氏”、“奇胜”和“乐庭”等十几家大型合资企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这些企业的中方董事。
1993年初,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TCL集团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市场创新意识,以 *** 能 *** 比极其优越的大屏幕彩电切入市场,一举获得成功。经过短短几年发展,TCL集团创造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服务营销”等市场拓展新理念,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家营销网点和一支7000多人的销售队伍。此举使TCL王牌彩电雄居国内彩电市场前三名的地位,其品牌价值达到56.38亿元之巨。王牌彩电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牌产品。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 *** 化的社会通讯、家电、电脑互相融合的趋势,集团注资1.25亿元组建了TCL电脑有限公司,致力于TCL品牌电脑整机、周边设备及功能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在全国设有7个大区营销服务中心,在20余个省市设了营销服务 *** 处。在此之前,1991年创立了TCL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电脑科技产品和应用的 *** ,为TCL寻找进入信息产业和电脑行业的更佳时机。1996年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TCL美国公司,致力于对国外最新的通讯视听、电脑科技进行 *** 研究。1997年投资1000万元创立TCL技术开发研究中心,随后又投资6000万元收购北京开思软件公司,1998年投资350万元控股北京东通 *** 集成公司,1999年投入巨资参股北京翰林汇42%,成为更大的股东。一个个超前举措成为电脑公司铺垫,大大加快对信息家电产品的开发步伐。
1996年底,任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同年,TCL集团兼并 *** 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国企兼并港资企业并使用国有品牌的先河。1997年,TCL集团公司成为惠州市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企业;与河南美乐集团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河南TCL—美乐电子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TCL集团公司签订“20亿元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一揽子授信额度框架协议”,为TCL开拓海外市场,增强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1999年TCL集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 *** 、新加坡、菲律宾、美国、 *** 、 *** 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 *** TCL王牌电器有限公司投经营,是年9月,李东生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大全。
徐东来( *** 6-1951),名赐根。广东东莞人。毕业于粤军讲武堂、广东陆军讲武学校。曾任第四军十一师副师长随从副官,海军舰长。随队进攻海陆丰 *** 根据地及驻惠东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1 *** 9年参加徐景唐、廖鸣欧等人的反蒋活动,失败后逃至新加坡。后回东莞石龙开办昌兴航运公司,自任经理。1937年任东莞明信堂自卫局长。1939年任第七战区第二游击挺进纵队第三支队上校支队长。1940年任广东保安第八团团长。1948年任广东第二行政区保安纵队少将司令。
1939年至1949年,率部驻惠州,积极 *** ,频频袭击 *** 领导的 *** 武装,与人民 *** 游击队发生战斗近百次,使 *** 武装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不少无辜百姓亦惨遭杀害。1941年8月至10月,指挥所部三次进犯宝安阳台 *** 根据地、大岭山 *** 根据地,搜捕 *** 地方 *** 政干部。1942年,联合张光琼的一八七师等部5000余人,大规模进攻东江人民 *** 游击队。1944年,联合 *** 第二十旅、第九旅,三次进袭大鹏半岛的东江纵队。1945年至1948年,多次指挥所部“绥靖”、“清乡”,进攻惠阳、宝安沿海地区的人民武装,甚至围歼了 *** *** 武装大亚湾联防大队。东江纵队北撤后,四处搜捕、杀害东纵 *** 战士,仅1946年7月,就在龙华等地捕杀 *** 积极分子和无辜百姓百余人。1949年5月底,第二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廖鸣欧准备在惠州 *** ,约徐面商,要徐把队伍拉到樟木头集中待命。徐竟分向广东绥靖公署、广东省 *** 、广东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致使 *** 流产,廖被杀害于惠州。
1949年10月,逃往海南岛。海南解放时再逃往 *** 。1951年在 *** 被 *** 。
郑士良邓子瑜张昭远邓承修江逢辰廖仲恺
邓演达余道元 *** 吴仕端杨钊葛洪
杨 *** 邓仲元吴骞宋湘王朝云苏轼
唐庚伊秉绶白玉蟾梁鼎芬曾生田家炳
叶挺刘叔新蓝卫陈桥顿谭耀宗刘皇发
黄耀怡丘振声梁惠湘巫白慧黎炳南刘仑
黄秉维 *** 李干辉刘孟纯青主李绮青
秦咢生夏伯宽廖梦醒冯宝瑛张友仁李国英
黄钥翟泉赵念杨起元李学一叶春及
好了,关于陕西有几大棋王之乡和中国象棋之乡在哪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