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花之乡 黄梅苗圃在哪里 - 之乡 -

黄梅花之乡 黄梅苗圃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黄梅花之乡的问题,以及和黄梅苗圃在哪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黄梅戏是那个省的
  2.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哪里
  3. 黄梅县有哪些乡镇

一、黄梅戏是那个省的

1、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2、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 *** 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3、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 *** 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4、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5、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 *** 。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 *** 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 *** 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6、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7、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8、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 *** 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9、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 *** 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10、安庆市委 *** 、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11、---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二、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哪里

1、黄梅戏源头的历史最早记载陆洪非先生在《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对黄梅戏的源头列举了三种传说,但并没有最后下结论。现有的各种学术和非学术文章和词典等都依此选择材料写就,这里将本书观点完整介绍如下:

2、传说之一∶“黄梅戏是在‘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颂自己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优美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3、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

4、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这种可能 *** 不大。

5、现代学者也对黄梅戏源头多有探索,如最近吴福润先生在《黄梅戏艺术》 *** 撰文,认为安庆“黄梅戏”全国闻名,而黄梅戏起源地众说纷纭,部分人认为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可能是由“黄梅”二字引来的误传。“黄梅戏”的确与“黄梅”二字息息相关,但“黄梅”不是人们所说的黄梅县,而是“黄梅山”。传说此山很久以前寒冬腊月山上遍开 *** 梅花而得名,后来“黄梅”逐渐稀少,现在偶尔也能发现“黄梅”踪迹。

6、著名文史学者 *** 初先生则指出:“此黄梅非彼黄梅”。

7、原黄梅戏艺术研究所所长、80岁高龄的郑立松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将他数十年来收集的资料及他本人的观点逐一道来。

8、郑老告诉记者,争论黄梅戏源头的核心在“黄梅”二字上,“黄梅”二字有两个解释:一是黄梅季节;二是湖北黄梅县,即“源于鄂东黄梅县的民间小调,即黄梅采茶调,在清代乾隆年间随当地逃水荒的灾民来到安庆地区。”郑老认为“黄梅季节”的说法倒还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于后者,他认为并不妥。

9、郑老出示了他收集的资料,在《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有两条记载:咸丰六年(1853年)3月,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光复宿松,县城内连演三天花鼓戏(即其后之黄梅戏)迎接天兵进城;咸丰七年(1857年)清军在宿松县城内建戏楼,演花鼓(黄梅)戏,邀各营队长及文吏观戏。郑老还曾见过一本晚清时期的戏联集手抄本,上面记载:清咸丰丙辰六年(1856年),在安庆对江,流传有一副对联“颂德歌应抒白雪登高调不唱黄梅”。

10、郑老认为这些是有关黄梅戏记载的最早资料,黄梅戏应当形成于咸丰年间,“黄梅戏”的名字是安徽人命名的。“乾隆年间,还没有黄梅戏呢,逃水荒灾民带来的是湖北的民歌小调,连采茶调都不是。”郑老还肯定地说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 *** 初年怀宁籍学者程演生所著《皖优谱》中有句为证:“今皖上各地乡村中,江以南亦有之,有所谓草台小戏者,所唱皆黄梅调。……他省无此戏也。”

11、交谈中,郑老还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有关湖北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事。此口号提出后,1984年左右,中国记者协会曾经邀请郑老一同到湖北去采访,采访中,对于官方观点,湖北戏剧界则有不同看法,以湖北戏剧专家、资深学者桂遇秋为 *** 的部分戏剧研究者认为,湖北省没有必要在黄梅戏上投入过多,应当在湖北采茶调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戏剧艺术,而“把黄梅戏请回来”,只会使“安徽增加一个剧团,而湖北丢失了一个剧种(采茶调)”。

12、另有相关学者认为:安徽安庆桐城的《桐城歌》是明朝时就传到黄梅(湖北——引者按)一带。黄梅戏是由桐城县罗家岭的严凤英唱红的,罗家岭的方言是纯正的桐城腔。

13、由此可见安庆是黄梅戏的源头更具说服力。

14、也有部分江西民间传说,黄梅戏起源于江西,但此种说法基本未为大众认可。

15、也有人认为如今争论黄梅戏属于哪儿已没有意义,对黄梅戏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他建议专家学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黄梅戏本身的发展规律上,进一步巩固、提高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在当今戏曲领域中的地位。

16、也有部分江西民间传说,黄梅戏起源于江西,但此种说法基本未为大众认可。

17、也有人认为如今争论黄梅戏属于哪儿已没有意义,对黄梅戏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他建议专家学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黄梅戏本身的发展规律上,进一步巩固、提高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在当今戏曲领域中的地位。

18、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保护区域是安徽省的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县。

19、国家 *** 公布的三位黄梅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为安徽人:39岁的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安徽安庆人)、41岁的赵媛媛(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安徽安庆人)、61岁的黄新德(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院,安徽芜湖人)。

三、黄梅县有哪些乡镇

截止2019年2月,黄梅县下辖12个镇分别是:

黄梅镇、小池镇、孔垄镇、下新镇、大河镇、停前镇、五祖镇、濯港镇、蔡山镇、新开镇、独山镇、分路镇。

杉木乡、柳林乡、苦竹乡、刘佐乡。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 *** 长江水。“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

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66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是黄梅县县城所在地。全镇版图面积75.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个街道居民 *** 会,1个张湖原种场。

小池镇,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处,紧挨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隔江相望,是湖北省经济特区城镇、副县级镇、建制镇。素有“鄂东门户”和商贸旅游“ *** ”之称。

黄梅县苦竹乡位于大别山南麓,县城至北7.5公里处,是集山区、库区、苏区为一体的山区乡镇。辖区25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65亩,山林12000余亩,银杏基地10800余亩。

黄梅县刘佐乡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南临长江,西南与小池经济开发区接壤,北国营龙感湖,版图面积39.04平方公里。辖十三个行政村,总户数4249户。

黄梅花之乡 黄梅苗圃在哪里-第1张图片-

杉木乡是著名烈士邓雅声的故乡,也是黄梅县之一个农村支部的诞生地,位于黄梅县城东郊,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版图面积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山林面积2.5万亩。

参考资料来源:黄梅县人民 *** 网-行政区划

黄梅花之乡和黄梅苗圃在哪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黄梅 苗圃 哪里 花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