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龙舟之乡征文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龙舟之乡征文以及中国龙舟之乡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端午节作文600字:家乡的龙舟赛
1、导语: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等。下面是端午节作文600字:家乡的龙舟赛,欢迎参考。
2、我的家乡坐落在乐安河畔,每年的端午节令人兴奋不已。
3、“五月里,端阳到,乐安江上好热闹,好热闹,鼓儿咚咚,旗而扬,龙船比赛,开始了(哎)开始了!……”激昂的民歌勾起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在外谋生的青年纷纷背上行李,踏上火车、汽车,盼着回乡划龙舟。
4、五月初五的早晨,不到七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茬接着一茬。一条条龙船被人们喊着号子抬出来,从村边的码头冲进河里。“龙船下水了!”孩子们欢呼跳跃,奔走相告。河里充满了“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的锣鼓声。
5、河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各种小贩决不错过商机,拖着长调高声招揽顾客。孩子们在人群中相互追逐、逗乐。老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赛龙船的趣事。一朵朵各色花伞下的姑娘们,像参加服装节,精心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青年男子们争先恐后坐到龙船上,生怕少了自己的份儿。
6、河里两条龙舟相遇友好地遛桨儿,像双龙戏珠,前后整齐划一。两条龙舟其头并进,像发怒的蛟龙。船上锣鼓手心照不宣,“咚咚锵、咚咚锵……”。水手们心领神会,紧跟着锣鼓的节奏,喊着号子,奋力划桨。顿时,大河上两条真龙出水,水花四溅,两条龙舟在水雾中若隐若现。河面掀起欢腾的浪花。激烈的锣鼓声一响,商贩们忘记叫卖。人们手搭凉棚,翘首眺望。姑娘们紧咬红唇,默默地为心上人祈祷。孩子们奔跑着,追赶着,决心看个明白谁是英雄,谁是孬种。他们只以为成败论英雄。
7、锣鼓一声比一声急促,水手们的整齐、卖力的划着,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赢,因为他们的输赢 *** 着全村的荣辱。两条龙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会儿红旗领先,一会儿黄旗赶上。两岸人群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胜负之时,龙舟似乎脱水而行,像两条巨龙在云中抢宝。输赢乃兵家常事。赢家一声欢呼,但绝不会举浆 *** ,这样是对输家的侮辱,会引起种族之战。输家憋着一股劲,只待明年再战。
8、家乡的龙舟赛每年都会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
9、我居住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 *** 市。每当到了六月初五时,我们这个城市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节日——“端午节”。每到了这一天,我们这个城市就会显得格外的热闹,那个时候,我别提有多兴奋了。
10、“端午节”这三个字,使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端午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于是,我便翻开那本厚厚的历史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我找到了“端午节”的来历。传说我国的一位诗人——屈原,因受不住官僚的 *** ,情急之下投河自尽。屈原死后,人们非常想念屈原,为了悼念他,于是人们屈原死的这一天命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以防鱼儿吃了屈原,也方便屈原吃粽子。后来,人们又设计了“龙船”,在这一天,每一个地方都会举行龙舟赛,警告着小鱼,“海龙王来了”,以便把这些鱼儿都给赶跑。让它们不敢吃屈原,当地人还有赛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 *** 首的习俗。而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11、在这一天,我们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虽然说悼念屈原这个说法很迷信,但是仍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承继着这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一天,我和我的爸爸准备好了所有物品,便千里迢迢的来到潭江桥去看比赛。河面上早有好几艘龙舟,围栏旁早已站满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一个好的位置。不久,那场龙舟赛便拉开了帷幕。
12、首先出场的是一号龙舟,接着,后面好几艘龙舟也跟着涌了上来,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队员们个个都飞快的向前飞去, *** 拼命地打着鼓,为队员们呐喊加油。队员们也拼命地划着双桨,一刻也停不下来,船后面溅起着一阵阵雪白的浪花,而我们也跟着那一艘艘龙舟追去。场面颇为壮观,好不威风,热闹极了。而此时正值炎炎夏日,队员们都很辛苦,豆丁大的汗珠落在了每个人的身上,落在了我们的潭江水上。我静下心来,默默地为队员们呐喊加油。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间,比赛就进入了 *** ——快要结束了。我平静的心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心想:到底是谁胜利者呢?一号?二号?三号?……小鸟、小狗、蝴蝶啊……霎时间吸引了过来,看来连它们的心也开始在研究谁是胜利者,也来为我们的选手们打气来了。而队员们疯狂地向前冲去,眼看快要到终点了,围观者们终于憋不住了,大声呐喊:“加油,加油!”我也情不自禁跟着他们喊。比赛接近了尾声了,大家都死死的盯着终点,要看看这场比赛谁才是胜利者,在万分之际,胜利者到了,“呼”!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比赛终于结束了。胜利者们都围着自己的队员疯狂地跳来跳去的。大家散了,我们随之也跟着散了,我的.心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13、那一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个比赛,还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14、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五、重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15、我本人最喜欢看赛龙舟了。下午,乌云密布,我在家等着同学来我家看赛龙舟。到1点钟了,许多人立刻把自家的凳子搬到门前,身怕没位置坐。到2点左右,主持人开始讲话了。瞧!在瓯江河旁人山人海,周围的小店忙极了。连一辆电动车都骑不过。我和同学坐在阳台,撑着雨伞,等候着赛龙舟的开始。楼下撑着的雨伞像一朵朵盛开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瓯江河旁简直成了花的海洋。过了1小时,赛龙舟还没开始,我和同学已经不耐烦了,恼怒地说:“还讲什么话啊,都急死了。再不开始,我们就成落汤鸡了。”姑姑劝说道:“别着急,等会就开始了。”我们几人只好忍着点。
16、不一会儿,龙舟开始了。这次一共有11条龙舟,分别是紫队、红队、暗红队、绿队、黑队、白队、橙队、粉队、蓝队、暗黄队、黄队。之一轮有4条船,包括水南村的龙舟。只听“嘭”的一声枪响,4条船像箭一样飞了出去。每队队员的呐喊声是那么的整齐,聚成了音乐的交响曲。队员的动作是那么得敏捷,每个队员都揭尽全力,仿佛非拿下这场比赛的冠军不可。紧接着,雨珠越来越大。可雨的大小并没有消解观众们的兴志。在船中的打鼓队员用力打鼓,声音越来越大,撑伞的 *** 越来越多,人的心情也随着慢慢的变化着。
17、火车头出现了,是紫队。紫队队员的脸红通通的。转眼间,他们把水南队耍的远远地。可在暗红队队员的再三努力下,终于跟紫队同排了。两队的实力不分上下,都进了决赛。我们水南队在之一轮得了第3名,无法进入决赛。虽然我很失望,但我并没有怪他们,因为只要努力,永远都是之一名。三轮比赛结束了,进入决赛的队伍一共有4只,分别是紫色、暗红队、绿队、粉队。
18、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粉队和紫队最接近终点,到底哪队是冠军呢?紫队快马加鞭,粉队也不甘示弱地往前追。粉队另外的队员拿着衣服随着粉队龙舟跟着跑。最终,粉队得了冠军,可紫队不服气说粉队抢跑道了。结果,紫、粉两队并列之一。
19、在这次比赛中,我知道了:赛龙舟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班级也是这样,班级只有靠同学们团结一心,胜利才会向我们招手。
二、家乡的龙舟作文
1、我的家乡在顺德,赛龙舟是顺德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过去,由于顺德河涌水道纵横交错,以农业耕种、种植业、饲养塘鱼为主,顺德农民习惯了“开门见山,举步登舟“的生活,逐渐演化成赛龙舟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平时深埋河涌下的龙舟装扮一新,各乡各镇击鼓游龙。顺德的男女龙舟队实力显赫,享誉国际,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勇夺桂冠。
2、去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也随妈妈去马岗管理区观看当地的赛龙舟。一大早的河岸边,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了。此时,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每条彩龙颜色各异,千姿百态,它们都张着犄角,睁着眼睛,显得神采奕奕。
3、“预备,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它们都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催人振奋。顿时,乐声响彻江面,鼓声咚咚,锣声当当,号子高亢。龙舟上的健儿们如同出征的战士一样,个个神采奕奕。他们狠劲猛划,奋力冲刺,岸上山呼海啸,滚起阵阵“加油”声浪。
4、看龙舟赛,作壁上观,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我的心犹如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健儿们果然不负观众所望,他们沉着、冷静、镇定,挥动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着。终于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为了群龙之首,岸上的人欢呼雀跃、击掌喝彩。
5、就这样,赛龙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闪现。朋友,请到我们家乡来,来看看这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
三、家乡的龙舟作文380字左右
1、赛龙舟,是家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节的第二天,天气很闷热。爸爸带着我和 *** 来到我外公的田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河边,挤进人群,坐在外公旁边。只见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热闹极了。比赛就要开始了。参赛的有白队、黑队、黄队、红队。四只船各自的起点上准备比赛。过了一会儿,比赛正式开始了,看!随着枪一响,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样的飞向远方。“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龙舟上的鼓手坐在龙头有节奏的鼓打着,运动员使尽全力,拼命的划着。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道道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跳起了芭蕾舞。最后,黑队之一名,白队第二名,红队第三名,黄队最后。我想;黄队输是因为他们不团结,有的刚抬浆,有的人的浆已下水,这是他们输的原因。
3、通过这次激烈的赛龙舟,是我懂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
四、中国十大龙舟之乡
中国十大龙舟之乡:湖南汨罗、湖南沅陵、广东东莞、贵州铜仁、湖北襄阳、福建福州、湖南溆浦、贵州黔东南、武汉汉江、珠海三灶镇。
湖南汨罗是“中国龙舟名城”,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 、广泛的群众 *** 、丰富的多样 *** 、浓郁的文化 *** 、狂热的参与 *** 和深远的影响。
2、湖南沅陵—中国远 *** 舟的发祥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广东东莞—中国赛龙舟时间最长的地方
东莞龙舟月,是东莞影响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个月,故称龙舟月。龙舟月的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
东莞市水乡片及东江沿岸地区各镇,根据当地潮汐大小,定出本村龙舟景观的日子,设标的称竞渡,即比赛;不设标的叫趁景。如今龙舟月已是东莞一大特色,在这里你感受到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竟龙舟渡的盛况。
贵州省铜仁赛龙舟历史悠久,龙舟已成为当地具有 *** *** 的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铜仁市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湖北襄阳—中国历史悠久的赛龙舟之地
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千里汉江穿城而过,而端午龙舟赛历史悠久。据民俗专家介绍,襄阳赛龙舟从两 *** 前的西汉就开始了,从明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汉江航运发达,两岸码头众多,端午的龙舟赛达到鼎盛。
自2010年起,襄阳市的龙舟赛从民间转为 *** 主办,每年端午节期间,江面龙舟竞渡,两岸人潮涌动,场面极其壮观。
福建地处近海,江河纵横,自古就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宋朝时期“闽俗重竞渡”就已在闽省沿袭成风。赛龙舟也是福建一项典型的民俗体育赛事,福州更有着悠久浓郁的龙舟文化。
在福州如果你以为白天比完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600年来,在端午前后福州三溪村里一直延续着夜渡龙舟的风俗,有着“自 *** 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的说法,在福州地区夜赛龙舟才是更大的看点。
7、湖南溆浦—中国最彪悍的“扒龙船”
自东汉初马援平武陵蛮夷之后,溆浦形成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习俗,龙舟初五下水,十五上岸,平日 *** 练,十四、十五为竞赛日,整整十一天。每年农历四月下旬,溆浦人就开始为溆浦双端午节做准备。
溆浦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溆浦的扒龙船从五月初五一直要划到五月十五。而溆浦赛龙舟最独具特色的就是依旧保留其彪悍、精美,包 *** 深厚的文化底蕴。
8、贵州黔东南—被誉为中国最奇葩的龙舟赛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
9、武汉汉江—中国追思屈原的龙舟赛
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是端午观龙舟赛的一场视觉盛宴,声声呐喊声,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10、珠海三灶镇—中国的海上赛龙舟之地
珠海三灶海上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如今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与大家所熟知的龙舟比赛不同,三灶龙舟赛不是在平稳的江河、湖泊举行,而是在波浪汹涌的海上举行。
海上龙舟赛全程12公里,其中赛道总长1公里,龙舟需要往返6次,区别于一般龙舟,龙舟舵手通过敲锣而不是击鼓统领全队。
传统的三灶海上龙舟赛,有祭海祭船、鸣锣指挥、一轮式比赛等特点,村民们在比赛前要划龙舟从各自村庄到比赛海域上来回几次,然后再回村里,从稻田摘下一株禾苗,放在龙舟上,有祈福之意。
龙舟之乡征文和中国龙舟之乡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