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黄石石刻之乡,以及湖北黄石文化特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摩 *** 刻的石刻分布
在陕西省华阴市境内,东距西安120公里。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华山东南西北中五峰呈五瓣莲花盛开,凌空绽放,险峻异常,故名华山。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汉魏以下,又发展成道家名山
,满山道观庙宇。今古建筑多已不存,而断崖绝壁,峰谷之间,藏有许多道家祭祀和 *** 的石窟,传说共七十二窟。其中大部分为元明时开凿,少数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是研究我国道家石窟的绝好材料,巨崖大石上则镌刻历代名人游客
题记,除风化剥落者外,尚存数百处。许多摩崖文字,书法劲挺,言语精粹,与山川相映生辉,山上历 *** 凿石阶、碥道、栈道、天梯则随山势险易变化,构成一幅幅绝险的自然景观与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的和谐画图。是研究中国传统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料。摩崖石刻书法文化今华山景区内遗存的摩崖题刻计570处,碑石300余方。华山石刻自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钩梯登华山勒石起至今,约570多则,
有年可考255则,宋代以前的摩 *** 刻多已无存,然而明朝以后保留完好。
华山摩崖石刻浩如烟海,其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字体演变之繁复、艺术价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赏,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览西岳华山,看五 *** 中国书展,推出华山石刻。
清代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历代帝王黄帝、尧、舜、秦皇、汉武、武则天、唐明皇等,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游记不下千余篇。历代摩崖石刻多达上千处。汉中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 *** 公布的之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是穿越秦岭的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开通一条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隧道及其南北的山崖间镌刻了178种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门十三品。石门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
东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门洞南约一里的山崖间,石质为云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书法风格隶中带篆,颇有古韵,这种书法风格,全国只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建和二年刻,与《甫阁颂》《西狭颂》一起,并称为汉三颂,是隶中极作,书法珍品。它记述了己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力驳众议,终于修复褒斜道的历史,还反映出东汉时期穿越秦岭间四条道路的历史。这些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石门颂》是隶书极佳, *** 着古代隶书的更高水平。它奔放质朴,浑壮飘逸,是千百年来书法家竞相临摹的佳作。清代张祖翼评价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此后还有《杨淮杨弼表纪》《李君通阁道记》等汉代石刻,它们的风格继承了《石门颂》,但又有发展。《玉盆》,相传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它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衮雪》是魏王曹 *** 书写的。“一代枭雄”曹 *** 一生两次来过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曹 *** 征讨五斗米道及其张鲁不战而胜;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当时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这方石刻就是他第二次来汉中时书写。当时见褒水浪花飞溅如滚雪之状乃书。字横刻,其通高67㎝,宽148㎝,字径35—46㎝,传说为曹 *** 手迹。落款“魏王”,字径6.5㎝,与“衮雪”二字风格迥异。该摩崖虽经历有年,但字迹清楚,神韵依旧。《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镌刻在褒河石门东壁的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北魏石刻。记述了北魏年间褒斜道改道的历史。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书法艺术价值。
《山河堰落成记》此摩崖原在褒河石门南数十步河西侧山崖间,通高226㎝,上沿宽510㎝,下沿宽506㎝,四周鼓出约15㎝的边子,崖面两端内收、中部外鼓呈曲形。文自右向左竖排16行,每行9字,字径约六寸,隶书。共135字,全文如下:绍熙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艺、戍帅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徕劳工徒。堰别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酾渠四百一十丈。木以工计,七十二万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计,一十五万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尽决。秋,使者被旨兼守事,会凡役,慨念民输当四倍于每岁之常,乃官出钱万缗,为民助。查沆、贾嗣祖、晏袤、张丙实董其事。记述了南宋年间大水冲坏山河堰,官民共修的历史。是南宋隶书之一人晏袤所书,是宋隶的 *** 作。石门十三品虽然只是十三种摩崖石刻,但它反映出隶书由古隶—汉隶—魏书—宋隶的演变历程,这是其它石刻无法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历代书法家对它无比珍爱,而且在国外享有盛誉。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说:“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其中的《大开通》《石门颂》《杨淮表记》和《石门铭》,被列入日本中小 *** 的教科书。佛沟摩崖石刻位于南阳市方城县小史店乡寺门村东南8公里处香山山腰。此处为桐柏山余脉,当地群众谓之佛沟,凿于唐代。造像分别雕刻在山上两块天然巨石上,两石相距0.2米,南石高2.6米,宽2.7米,厚1.5米;北石高3.1米,宽3.3米,厚2.5米。总计造像32龛138尊,其中南石四壁造像18龛66尊,北石三面造像14龛72尊。更大佛像高1.4米,最小仅高0.2米。主要内容为一佛二 *** ,或一佛二菩萨, *** 骑青狮, *** 乘白象,12罗汉像,12臂观音等。
主要有 *** 佛、 *** 菩萨、 *** 菩萨、千手千眼 *** 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其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原建有香山寺。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州子房山主峰西侧,有一处摩崖石刻新景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面积大约四五百平米。由石刻艺人谢仲华先生历时二十年镌刻而成(1991年—2011年)。石刻收录当代诗人格律诗词五十余篇,由数十名书法家用真、草、隶、篆书写。诗词作品以歌颂张良为题材,内容涵盖了“张良椎击秦王”、“圯上进履”、“四面楚歌”、“张良 *** ”等历史记载及传说。诗词严格按照诗词格律,用韵方面坚持“诗遵平水,曲循中原”。诗作悲壮凄婉,准确的还原了历史。像徐书信先生的七绝:“圯上传书黄石公,沙场屡战建奇功。洞箫凄婉云天外,震断 *** 牛角弓。”像徐向中先生的楹联:“若论项羽千声鼓,还逊张良一段箫”等。都从不同侧面对汉代三杰之一的张良做出了准确客观的描述和赞扬。
子房山摩崖石刻的出现,向世人展示了徐州人继承、维护汉文化的风采,使久负盛名的子房山增添了新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崂山不但以它的自然风光秀美天下,更有摩崖石刻闻名全球,孙昙记事刻石,刻石共两块,相距不远,东石上有线刻带佛光莲座的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 *** 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玄宗采长生 *** 之遗迹。西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其文为:“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孙昙远行至元山海于见仙 *** 因为使山房郡之以俟来命”。这篇刻石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也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刻石与唐朝玄宗李隆基有关,爱 *** 更爱美人的皇帝为长命,派人到崂山采 *** ,可是遇四大 *** 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小命不保。从石刻的文字中可知唐时已有方士在明道观一带采仙 *** ,并修筑过采 *** 山房,著名道观——明道观的建立恐怕与此有关。
华楼景区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从元代以来,崂山的华楼景区就成为来崂山旅游的达官文士必到之处,现在华楼景区仍然是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有30多处。元代尚书王思诚、明嘉靖二年进士蓝田、明代山东提学陈沂、明代山东提学邹善、全真教华山派道士云岩子刘志坚等都有真迹刻石在华楼山。华楼山自然景观壮丽,地质构造奇特,摩崖石刻荟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利是崂山旅游必到之处。
太清宫也称下清宫,是崂山中历史最久、规模更大的一处道场,上清宫、明霞洞等都属于它的范围。初建于公元前140年,距现在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太清宫的石刻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圣谕,邱处机的诗词、也有近代康有为的真迹。当然地界、地契文书也经常“刻石为证”,由此可见崂山历史上地产之争经常发生,为避免起 *** ,刻石为凭。在上清宫院外东北角有一石崮,有石刻的田亩地契文书,其内容精确记录清嘉庆十五年时量清的庙产数目。另据“崂山志”文载:“在太清宫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夹道旁石上刻有一段文字,记载着明万历二 *** (1600年)太清宫复宫后,莱州府查明的太清宫之宫界四至,文为:“庙产藏经香火山场地二四一亩。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及脚庵一处,俱供香火,并无民地,永不起课。划清宫界,刻石为证。”此刻石为官府所立,以避免后世当地农民与太清宫争地而引起 *** 。在崂山八水河上游发现古石刻。这块摩崖石刻,保存完整,刻字清晰,其书法艺术端庄古秀,令人叹为观之。上面刻的字是“太清宫界”旁边略小的字为“化化浪子”。因为此地地势险要,人迹罕见,故“养在深闺无人识”,所以有关崂山刻石的记录了没有记载,而在同一地方不远还有一块“太清宫界”,几次寻找因地势险恶,不得而归。据了解,在八水河停车场曾经发现有过界碑横躺在地上,现界碑不知所踪,在旧时崂山旅游路线神仙梯边也有太清宫界石刻一处。泰山摩崖石刻共有10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纪泰山铭》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沿泰山南麓红门东的威王山拾级而上,古墓遒枝,芳草萋萋,山涧淙淙,石林峭立,遥望泰山南天门,遍山青翠之上,如云点红,分外妖娆,整个碑林掩映在圣洁的仙境之中。白马石摩崖石刻从1999年开始雕刻,至今摩崖石刻累计达450幅、建碑500余块,除古代名人杜甫、李白的颂岱名作名字之外,称颂当今的书法大家如启功、赵朴初、沈鹏、王学仲、沙孟海、邵华泽等颂岱诗文也勒石碑林,总面积已经超过2万余平方米。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智者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 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 *** 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崔颢有诗云:“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其诗意是,有人乐水,有人乐山,山水孰更为之乐,还要由 *** 而定;王观亦有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蜂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山水也的确是各有千秋,人们亦各有所爱,也各有追求,我们在欣赏古人佳句的同时,不得不更佩服他们的观点:即使力不能及,我们也要心向往之。白马石位于泰山南麓红门东,坐落在 *** 岭、威王山、馍馍山正阳。此处三山环抱,内有饮马河、女儿河两溪合抱,崇山峻岭,林木葱郁,果树茂密,花木交杂,有“户户红石榴,家家长寿人”的美称。可谓山水俱佳,风光绮丽,人杰地灵。
泰山南麓这片神秘的高峰, *** *** ,悬崖魏松。相传是春秋战国时齐威王率兵扎寨处,故名威王山。1999年,白马石村委决定另辟蹊径,利用威王山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当代著名书法家颂扬泰山文化及自然风光的书法作品,摹刻在威王山上,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较高艺术水平和价值的大型摩崖石刻园。沿威王山的天然石壁丛,总面积已经超过 2万余平方米。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城北七星岩风景区内,为中国少有的庞大摩崖石刻群之一。
在七星岩摩崖石刻群中,年代最久远的要数李邕的《端州石室记》。该石刻整体高l.07米,宽0.79米,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共18行386字,落款日期是“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廿五日”。由于石刻 *** 偏左有一马蹄形印记,所以又称马蹄碑。马蹄形印记始见于宋初,至清朝末年,该石刻可见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见文字273字,连模糊但尚可辨认的31字在内,实存304字。继李邕之后,历代游览七星岩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在七星岩的崖壁上写诗、题字、作画,以写景抒怀。在523则石刻题勒中,计有:唐朝的4则,宋朝的80则,元朝的13则,明朝的146则,清朝的117则, *** 的10则,现代的109则,年代不祥的44则。这些石刻题勒绝大部分分布在石室岩、玉屏岩和阿坡岩,尤以石室岩最多,竟汇集了333则,占整个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3.6%。
七星岩摩崖石刻,就文字种类看,以汉文字为主,也有藏文,汉文字的字体,有篆、隶、楷、行、草,巨者丈余,小者半寸,不少书法名家的佳作都荟萃在一起,构成了南方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唐朝李邕的楷书,宋朝郭祥正的行书,明朝吴桂芳、朱完的篆书,清朝洪颐煊的篆书,清朝黎简、陈恭尹的隶书,清朝耆英的草书等等,都是该宝库中赫赫有名的艺术珍品。在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张家村西北鸡冠山峭壁上。面积约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阶,自上而下镌刻明正统二年(1437)、天顺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分别为三监察御史张旭、张魁、张学御赐敕令。全楷书.大者盈尺,小者寸余,字体端正清秀,略有漫漶。原壁上还有解缙题诗,惜早年村民取石建屋毁去。山后有2石卓立如笏,称为双笏石。1984年7月列为峡江县之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中国石雕之乡的浙江省青田 - “中国石雕之乡”
所谓“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国传统工艺品。青田石产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青田县,这里历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石雕之乡”。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近年来,青田石雕更因其施艺精湛、精雕细镂、巧夺天工,而被喻为中华民族艺苑奇葩,日益成为名人雅士的收藏时尚,在海内外深受欢迎。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有“中国石都世界青田”之称。
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房价之一县,中国金融十强县,外汇之一县,人均存款之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 *** ,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
2013年,青田深入实施“深化辐射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际绘就侨乡“富饶秀美、和谐安康”壮丽新景。青田石雕以其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广为人们所喜爱,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青田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所谓历史,当然不能将“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民间传说算在内,现在可以查证的最早作品是 *** 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吴越文化的文物——殷商时期的“玉羽人”。该文物系青田石雕刻,枣红色,通高115厘米,造型奇巧,刻工精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田石是中国名石,不仅是雕件的艺术载体,而且是印材首选佳料。据《青田县志》记载,元时“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从明代中叶开始大彰于世,并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为印材替代金属、牙骨,从此,石材刻印应运而生。青田石为中国篆刻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口和方山是青田石雕的摇篮。青田石分布很广,而以山口为中心;青田石种类上百,而以山口灯光冻、封门青、封门三彩、黄金耀最名贵。当代着名篆刻家韩天衡在一篇序文中写道: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艺术品。无论质地冻或非冻,石 *** 皆 *** 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和抒发刻家灵 *** ,是古来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材。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更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一位诗人题诗赞青田封门冻石道:阅尽封门亿万春,修成正果赛黄金。女娲遗石今犹在,玉洁冰清似佳人
青田石雕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从事石雕创作、生产、经营的已有2万多人,产值达数亿元。作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这座滨江古城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青田石雕是青田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这座滨江古城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优质叶腊石历经千余年的开采,资源已近枯竭,同时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规模逐渐缩小,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山东萌山石雕石材有限公司位于“孔孟之乡”嘉祥石雕艺术城内,成立于1982年,我厂集石雕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取天青石、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名石珍玉精雕细琢,形成了中西建筑石雕、中外古今人物石雕、动物石雕、现代城市景观石雕、石雕板材等几大商品系列,先后为城市、广场、企业、学校、旅游景点等 *** 了数千件石雕艺术珍品,石雕产品销售遍及全国,深受用户的广泛赞誉。山东萌山石雕石材有限公司秉承传统文化,致力于演绎现代石雕精彩的艺术韵律,力求精益精。我公司将以更优惠的 *** ,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有专业技术精湛的雕塑 *** 人才和专业的施工队伍。他们不仅具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更汲取当代雕塑精华,博采众家之长,作品既有严肃庄重写实题材,也有轻松前卫的抽象题材,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中不乏朴实,现实主义中蕴涵着 *** ,设计理念贯穿古今、融汇中西,我公司将竭诚满足客户的不同的层次需求,可用多种材料 *** 大型城雕、浮雕、人物肖像等,使客户能以最实惠的 *** 获取最新颖、最别致、最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质量上乘的优质服务。公司近十年已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形象标志、公园、酒店、娱乐广场、校园规划等作出显著的成绩,深受社会与同行好评。我们的宗旨是:创造一个绿化、美化、净化的生态环境;文明、高雅、时尚的文化氛围;经济、实惠、持久的社会效益。本公司将与广大客户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明天。嘉祥石刻技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贡之精品。这些石刻以当地盛产的天青石为主原料,辅以大理石、汉白玉等名石珍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规格不一,品种繁多,主要以雕刻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为擅长,有圆雕、线雕、浮雕、平雕四类,既有古老艺术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惊天”之盛誉。1996年,嘉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嘉祥石雕历史悠久,被誉为“古石雕博物馆”。石雕雕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献之供品。特别是经过千百年的艺术锤炼,石雕精品众多,雕刻技法独特,嘉祥已成为中国石狮和漫画石刻的发祥地。 *** *** 后,嘉祥石雕发展迅猛,以当地盛产地天青石为主原料,辅以大理石、汉白玉等名石珍品,选材考究,做工精细,规格不一,品种繁多。主要以雕刻龙亭龙柱琼楼玉阁、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为擅长,有圆雕、线雕、浮雕、平雕四类之分,既有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1996年山东省嘉祥县被定名为中国石雕之乡。
嘉祥县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石雕之乡。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成功举办的石雕艺术节,为发展艺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古嘉祥“家家闻锤响,户户 *** 钎忙”。在加工传统工艺中发展起来的专业石雕厂.“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近年作品石破天惊。灿若繁星----河南开封宋都御街30吨巨型保朝大象,散发出传统艺术的韵味;屹立在安徽的焦裕禄、雷锋雕像,映现出人民的时代追求。立于日本足利市泗水町的大型孔子行教像,是世界孔子像之最;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收藏的“袖珍麒麟”,曾荣获中国首届工艺品奖和中国 *** 基金会金奖;安放在韩国仁川市别立山下的大佛,高36米,由763块石头组成,气势宏大。韩国的“ *** 大佛”、日本大阪的“孔子雕像”、济南泉城广场的雕塑长廊、泗水泉林“中国之一驮碑”等优秀作品。近年 *** 加大宣传力度,每年九月举办中国嘉祥国际石雕艺术节,“江流随运转,风正一帆悬。”发展起来的 *** 美院嘉祥石雕厂是当今中国更大的石雕企业,占地328亩,工匠1028人,有享受“ *** *** 特殊津贴”的-----刘成林和阎心雨工艺 *** 。本厂人员专业素质高,不仅有着深厚的造型艺术功底和创意设计能力,还有丰富的艺术涵养和执着的艺术追求。现与 *** 美院合作办厂,为 *** 美院的教学实践基地。与坐落在北京朝阳区育慧里3号的 *** 美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常年合作。更新设计理念,提升文化内涵,打造艺术精品。 *** 美术学院教授盛扬、钱绍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成钢、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等,都把自己心爱的作品交给我们再创作。 *** 美院嘉祥石雕厂的刘成林工艺师。 *** 期间,大名鼎鼎的刘氏雕刻 *** 像闻名遐迩,刘老先生曾多次受到郭沫若和 *** 的接见。“ *** 雕像红遍天,刘氏雕刻有其半”。近年刘氏雕刻的 *** 像新作品,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例如:黄石日出东方广场的 *** 站像,高9.15米148吨;河南郏县 *** 知青纪念馆 *** 坐像;同济大学招手像;湖南毛家宗祠站像;商丘为人民服务站像;北戴河 *** 站像;另外雕刻的 *** 回故园,被公认为近年 *** 雕像的更佳作品。)
由刘成林精心再创作雕刻(石雕孔子标准像产权已经我们 *** )。他再创作的石雕孔子雕像尊重历史、依据约定俗成的印象,准确体现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 *** 的身份,形神俱佳。在神态上,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像为样本;在形象上,服饰、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年龄掌握在60岁至70岁之间,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还对对孔子研究专家、孔子像收藏专家骆承烈教授指导设计的孔子雕像进行了再创作雕刻。原创之一尊雕刻作品现在耸立在日本大阪。另外我们雕刻的大型孔子行教像现立于日本泗水町,是世界孔子像之最。图中显示的是我们为清华大学精心雕刻的孔子行教像,现在安放在清华园荷塘畔。 *** 美院嘉祥石雕厂阎心雨工艺师(享受 *** *** 津贴)。像祁佑我们祖国国富民强的国家 *** 门狮和国家 *** 门前的石狮; *** 村霞玉石狮(按每一届 *** 会对应设计雕刻一种造型。);广交会会馆门前的石狮; *** 亿万富翁 *** 博士门前的曾氏 *** 门狮;2007年在沈阳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4个大门口的石狮子;中国电信门狮。还有太和殿大修后的仿铜狮等都是由他精心雕刻的。
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我们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阎氏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阎心雨等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勤劳善良智慧的嘉祥人用巧手赋天青石以灵 *** ,使美丽的传说在嘉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自古嘉祥“家家闻锤响,户户 *** 钎忙”。在加工传统工艺中发展起来的专业石雕厂.“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9月28日至10月8日,第二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刻展销会在曲阳县举行。记者连日来在这里采访了解到,曲阳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小锤叮当响,庭院出厂房,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
曲阳县雕刻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姚民哲介绍说,在西汉时期曲阳石雕已初具规模;唐代,曲阳成为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从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到 *** 前的金水桥、人民 *** 、人民 *** 、 *** 纪念堂等建筑,处处都留下了曲阳人的雕刻艺术。温岭是我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石雕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起步于宋代,至明代嘉靖年间,石雕工艺已盛极一
温岭石雕时。台州民间曾流传“黄岩蜜橘雁荡松,太平石工天台钟”的民谣。目前,温岭市有40余家石雕企业,从业的石雕艺人近2000人,其中高龙石雕艺人占80%。石雕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温岭市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了共同创建石雕市场,保持行业的长盛不衰,温岭市高龙乡 *** 在浦三村专门划出30亩土地,集中全乡30余家石雕企业建立高龙石雕园区。 *** 负责通水、电、路等园区配套设施,制订出优惠政策,实行税收、用电等方面的倾斜,从而使石雕产业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占工业产值的一半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温岭人不断提高石雕工艺的科技含量,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的石雕工艺,开始采用电脑刻字设计和人工雕刻相结合的新 *** ,生产一些品位高、深受人们喜爱的石雕工艺品。
温岭人已在因特网上做起了石雕生意。石狮子、石屏风、石碑、石腰鼓等石工艺品图案、照片进入因特网后,业务联系十分繁忙。今年前7个月,温岭市石雕行业实现产值近亿元。神州大地到处留下温岭石雕艺人的足迹和作品。
三、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嘉祥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 *** 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 *** 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 *** 授予“中 *** 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 *** 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 *** 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 *** 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 *** ,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 *** 、 *** 、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更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 *** 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 *** 、1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 *** 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
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 *** ,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关于黄石石刻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